灣區熱搜:前海夢工場迎港舵手 盼步向世界 助企業「走出去」不止當業主 吸優秀初企良性循環
【明報專訊】由前海管理局、深圳青聯和香港青協三方發起成立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簡稱夢工場)2014年開始運營,是大灣區最早期的創業就業基地,也是不少香港青年和創業團隊「夢開始的地方」。在迎接下一個10年之際,去年夢工場聘請香港科技園公司前大灣區發展總監莫偉軒為總經理。作為夢工場首名港籍管理者,莫偉軒接受本報專訪稱,任內目標是要將夢工場打造成為國際級孵化基地,幫助初企茁壯成名,走向世界。
明報記者 陳子凌
莫偉軒去年7月上任夢工場運營公司總經理,是夢工場首名港籍管理者。他表示,過去10年夢工場在創業就業服務與相應生活配套設施等方面不斷完善,基礎良好,他任職後也肩負茤茈啟後之責,除繼續提升創業支援服務水平,也會對夢工場的定位功能及發展方向有新規劃,讓企業與創業基地的關係不再只限於租客和業主,而是一個循環可持續的生態圈,成為大灣區的國際級孵化器。
5億基金助融資 提供人才市場平台各類資源
「除了繼續以一系列支援措施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創業環境之外,更重要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莫偉軒認為,租金減免、稅務優惠、各類補貼獎勵等鼓勵政策,目的是幫助初創企業更安全度過萌芽期,「是創業基地的基本責任」,但以他過去工作對企業的了解,企業成長最重要是有完善產業鏈和生態圈,即「有生產、有人才、有資金、有市場」。
去年夢工場推出「1510」發展模式,1指堅持深港合作「一條主線」,構築「1元創新坊」產業空間;5指前海出資5億元組建夢工場基金,匯集香港五大高校創新資源;10指匯聚「十大創新要素」,供給1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莫偉軒指出,整個模式的核心在於5億基金及十大創新要素,5億元的夢工場基金重點解決初企融資難的問題,今年3月已有首批項目,與兩間高成長科技企業簽署投資合作協議。除了直投,夢工場基金作為母基金也可帶動吸引其他民間創投加入,撬動以倍計的創投基金規模,例如戈壁創投便擬通過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架構引入香港基金,聯合夢工場基金在前海設立跨境投資基金。
重視入駐量恐同質化 擬集中培養狀元企業
十大創新要素指的是夢工場為初創企業提供有助發展的「生產、人才、資金、市場」等各類資源,包括法治支持、高校創新機構、專業人才、龍頭企業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等,「讓夢工場不僅僅只是一個聚焦物理空間和配套設施的營運方,而是一個有利於企業成長的完整產業生態系統」。例如本月10日,夢工場聯合前海產業發展集團及斑馬星球科創加速平台推出「夢加速計劃.下一位獨角獸營」,為高潛力項目提供技術驗證、資本對接及國際化資源支持,5個月期間將為參加企業提供不同工作坊、各類產業對接和路演活動,讓企業更快從萌芽期進入快速增長期。
莫偉軒認為,創業基地或產業園不應單純只是尋租,尤其大灣區有各類創業基地、產業園、科技園,過度重視入駐企業量,只會導致同質化及惡性競爭。他以學校為喻:「名校不是因為學生多或學費平,而是能培養出狀元」,因此夢工場日後要做的,是在創新、研發能力、市場、融資等方面支持企業獨立及擴張,培養一批又一批的「狀元企業」。而只要狀元輩出,就能吸引更多具潛力的優秀初企慕名而至,形成一個「成就彼此」的關係。
按企業情G需求 推薦予其他合作基地
「營運方需要從企業角度去思考,有大局觀。」莫偉軒解釋,例如廣州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基礎雄厚,醫療相關初企可與廣州一起合作,會給企業更大幫助;做電子產業的,東莞完善生產鏈亦能為企業大幅增值,他也要求其團隊需具備這種思維,「按企業自身情G及需求,我們也會推薦予其他合作基地,讓企業能與最適合的基地都展開協作」。至於經費,他以夢工場基金為例,透過投資初創並獲取企業成長帶來的回報,就不用過度依賴租金及服務費。莫偉軒期望,這種成就彼此的模式能起示範作用,讓夢工場與其他城市及創業基地構建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及可持續的大灣區產業生態圈,使每個城市、每個基地都是前海的合作伙伴,不存在零和遊戲。
構建生態圈的同時,莫偉軒也把目光放到海外。他說過去工作所接觸到的海外公司希望進入內地市場,前海無疑是一個理想的立足點,而內地公司也希望透過香港作為出海第一站,「前海作為深港深度合作的區域,聯合香港國際化優勢,夢工場不單能把企業引進來,也可以做到幫企業走出去,讓有意進來的海外企業和打算出海的內地企業匯聚前海,成為國際級孵化器」。他又透露,下半年工作重心會調整,屆時會有三分之一時間在海外,為夢工場的國際化而努力,最快今年中夢工場亦會增添一所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夢工場已經打造出有港味的創業和生活環境,希望今年開始,這堛瑰藿狻M氛圍會更加國際化,從港風走向國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