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渦蟲上太空 展創傷修復實驗
神舟二十號此次將帶具有強大修復能力、被稱為「生物界孫悟空」的渦蟲上太空,以研究在太空環境中,對渦蟲再生過程的影響。專家稱,這對研究人類細胞老化及創傷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神舟二十號將以斑馬魚、渦蟲及鏈霉菌為研究對象,在太空站展開三項生命科學實驗。據央視報道,這次上太空站的渦蟲,是經過無性繁殖的東亞三角渦蟲。雖然僅指甲大小,但修復能力驚人,切成兩半短短7到10天,殘缺的身體也能各自長出腦袋和尾巴。在太空站進行實驗,是想探尋太空環境影響修復再生的可能分子機制,以更好理解太空環境對生物體的影響。
載人航天工程發言人林西強昨日表示,渦蟲空間再生實驗是國內首次開展,研究結果有助解決人類空間損傷等健康問題。
此外,林西強介紹,斑馬魚實驗將以神十八任務中建立的「斑馬魚—金魚藻二元生態系統」為基礎,研究微重力對高等脊椎動物蛋白穩態的影響,明確蛋白穩態對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心血管功能紊亂的調控作用。
除了這三項實驗,神二十還將在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科學等領域,展開59項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有望在血管化腦類器官晶片培養、高溫超導材料空間製備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