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魁辯論後選民改焦點 從美威脅轉向生活成本
【明報專訊】聯邦大選進入最後倒數階段,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在黨領辯論後,大多數選民最關心的議題已經從哪個黨派和個人更適合帶領國家應對美國的經濟和主權威脅,轉向本國經濟、金融,乃至負擔能力和醫療保健等。
Vote Compass調查顯示,在上周黨魁辯論前,25.2%受訪者認為,加美關係是最重要的選舉議題;但在辯論後,這一佔比跌至19.6%。至於經濟和金融成為選民最關心議題,佔比為24.7%,跟此前變化不大。
在辯論前,約10%受訪者指負擔能力和生活成本是重要議題,但在辯論後,這一佔比上升至12%。醫療保健問題的關注度也從約6%增至8%,特別是新民主黨黨魁駔勉誠在辯論期間多次提及有關議題。
此外,房屋、社會公義、移民、環保、教育和犯罪等議題的關注度在辯論後已提高,但能源資源的關注度仍維持在約1%。至於民眾對政府運作包括公共服務、腐敗、透明度、軍事和國防、社會福利和外交關係的關注度則回落。
主要黨派均已公布附帶成本計算的政綱。自由黨承諾將通過促進投資來增加財政收入;保守黨計劃削減政府支出,並透過房屋興建和包括廢除《影響評估法》(IAA)等政策改革來增加收入,以支撐大幅減稅計劃;新民主黨則打算在醫療保健方面注資數十億元,並向富人徵稅。
安省西安大學(Western University)毅偉商學院政策研究員南吉(Mahmood Nanji)認為,各黨的財政計算可能會隨經濟形勢變化而調整。他指,目前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本國真的陷入衰退,這些財政預測很可能會與預期情況有所不同,至於保守黨與自由黨的經濟政策主要差異在於前者更專注於可負擔性與犯罪議題,而後者聚焦於「促進私人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