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多個機會」 港人深試國產新藥治癌 肺癌四期去年輪椅過關 今擬外遊
【明報專訊】「既然有一個機會,為什麼不試一試?」港人郭先生去年中開始北上深圳治癌,不僅因內地抗癌藥價低廉,而且有機會使用香港沒有的國產新藥。隨茠韘~內地積極研發創新藥,國產藥物成效在臨H實驗得到驗證,而受益於大灣區醫療共融,除了有港資醫療機構能提供港式服務,也讓患者有機會使用國產創新藥,多了一個康復機會。
明報記者 陳子凌
除了「北上消費」成趨勢,也有愈來愈多港人「北上求醫」,牙科及身體檢查之外,癌症或罕見病患者北上治療也漸增,當中既因內地藥價比香港低,也因香港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私立醫院收費高昂。而除卻這些,也有病患北上就醫是為尋求一個機會。
身體差需「分期」治療 港公院難排期
「我是去年暑假左右過來深圳治療的。」郭先生今年61歲,2020年底驗出肺癌四期,之後在香港化療及使用標靶藥奧希替尼(Osimertinib),情G一度向好。「但去年初開始,治療效果不理想,身體出現抗藥性」,除了原治療方案愈發難以控制病情,癌細胞也出現轉移,短短幾個月間身體狀G急轉直下。
「那時候一個療程是三星期,但我身體實在支撐不了,需要分3次去減低副作用。」郭先生苦笑:「但公立醫院排期緊張,根本不可能讓我每個星期去做,如果轉去私家醫院,費用就要貴一倍。」適逢當時主診醫生表示內地新出一款第三代標靶藥伏美替尼(Furmonertinib),提議他嘗試,於是去年中郭先生決定北上求醫。他說,早年曾在上海工作,了解內地就醫情G,而在香港也有參與志願服務,有陪同患者赴深圳問診的經驗,故對當地採用港式服務的醫療機構環境、治療情G等有一定了解。
說一句北上求醫很輕鬆,但當時郭先生健康每G愈下,不單氣喘厲害,甚至沒氣力走路,需要坐輪椅北上。郭先生現時的主診醫生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腫瘤科醫生賈琳表示,調整了郭先生原有治療方案後,經過3個周期治療,情G有改善,考慮到其腦部病變雖穩定但未明顯緩解,建議他使用伏美替尼。
「服用了幾個月,很幸運沒有嚴重副作用。」郭先生道。個多小時的訪問,郭先生不單面不紅氣不喘,還聲如洪鐘,「現在每次睇完醫生就和老婆拍拖,去附近逛商場行公園食飯」,兩口子更計劃這個月去克羅地亞旅行,「是9個月前不敢想的事」。
過關求醫「一日做完」 港要分數天
對於近年「北上求醫潮」,郭先生不諱言藥物價格差異是一大原因,「以我為例,在香港每個月要花六七萬治療,長期下來中產也頂不住」。醫療服務水平也是吸引所在,一直陪茪V夫求醫問診的郭太便說,過關看醫生好像很舟車勞頓,「但其實只要一日便可以做完見醫生、驗血、化療全部流程,換了在香港要分開幾天去做,還要等候,對家屬來說更吃力」。郭太又說,新風和睦家還會安排專職護理個案管理師與他們一對一線上聯繫,「有什麼情G隨時可找到人問,例如化療後流鼻血,是副作用還是純粹天氣乾燥,都會第一時間得到回覆,在香港就可能要等到下一次見醫生時才有少許時間提問」。
香港早前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其中提出放寬自費藥械安全網,讓更多、尤其中等收入家庭可獲資助。郭先生認為是好事,「能夠為病人減輕經濟負擔肯定好,但不是每種藥都在資助範圍內,對病人而言除了藥費,藥效也很重要,畢竟是救命藥啊,多一個選擇就多一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