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話你知:新會陳皮「廣東三寶」之首 由茶枝柑製
【明報專訊】廣東有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其中新會陳皮位於三寶之首,更有「一O陳皮一O金,百年陳皮勝黃金」之說。新會陳皮由茶枝柑所製,茶枝柑特點是「長皮不長肉、皮甜肉不甜」,因此種植者是「種柑取皮」,只因「皮貴肉賤」。
新會陳皮除了是香料和調味佳品,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健脾開胃、燥濕化痰、利水通便等功效,對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均有作用,故早在宋代已成為南北貿易的「廣貨」之一,行銷全國和南洋、美洲等地區。不過,雖然新會陳皮十分寶貴,但要區分是否正宗,完全是靠經驗,單憑形態、顏色、口感、陳化來區分,沒有科學的鑑定標準,導致假貨充斥,尤其是市面上聲稱15至20年的新會陳皮,有「10斤當中,9斤是假」之說。
90年代「瘟疫」致產量少假貨多
究其原因,資料顯示大約1993年時,新會出現了很嚴重的黃龍病(一種對柑橘樹致命又無法治癒的植物病),大量茶枝柑果樹死掉,由於此病傳染力強,柑橘樹一旦感染,只能連根拔起,故此當年不少果園只能悉數將柑橘樹砍掉,重新種植,導致1994至2000年間茶枝柑種植面積不足千畝,陳皮產量陷入嚴重低潮,及至2010年種植面積才恢復至5000畝,到2015年恢復至6萬畝,所以現時保存有15、20年的正宗新會陳皮,數量極之有限。去年新會茶枝柑種植面積已達到14.3萬畝,陳皮產量逾9000噸。
為保護新會陳皮這個品牌,新會區政府於2023年底發布《新會陳皮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使用管理保護辦法》,只有區內11個街鎮所產的新會陳皮才能使用專用標誌,以作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