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料數年200機待拆 專家:產業鏈具潛力
【明報專訊】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資料,現時每年平均約700架飛機退役,90%部件可重用或回收。香港工程師學會航空分部副主席詹永年估計,未來數年單計亞洲便有100至200架舊飛機待拆解,在港發展飛機拆解及回收產業鏈有潛力,而Elior為國際知名飛機服務商,估計可吸引世界各地航空公司。
二手引擎值4000萬元
詹稱,現時不少航空公司會租飛機營運,租期完結歸還時,飛機租賃公司便會盤算買零件翻新再出租,抑或拆機外銷零件更具成本效益,兩者造就飛機零件交易市場;而飛機零件售價可觀,舉例空中巴士A320的二手引擎便可達500萬至600萬美元(約3900萬至4680萬港元),商機很大。
詹認為航空公司及飛機租賃公司選擇到何處拆解飛機或換零件,會視乎服務質素、時間成本等,內地哈爾濱現時亦發展飛機零件交易處理業務,而Elior作為世界知名獲專業資格認可的飛機裝拆公司,在拆解、估值、驗證適航管理及零件交易上有「一條龍」服務,相信若其落戶香港,可吸引市場需求,若飛機零件交易發展蓬勃,將可「做大個餅」,惠及本港飛機維修業。
團結基金促保障零件供應鏈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躍昊分析,飛機引擎、起落架、輔助電力系統及內飾等部件在拆卸並通過安全測試後均適合重用,相比訂製新部件,二手零件更具成本優勢,而航空業對零件需求亦大。不過,梁關注在航空業復蘇下,目前飛機訂單「爆滿」,部分型號延遲交付,不少航企透過延長飛機服役年期應對,此舉或減少二手零件供應,促當局與海內外飛機維修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緊密合作,保障零件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