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今日重回談判桌
郵務工潮解決露曙光
持續虧損6年 未來郵政模式轉移成焦點
【明報專訊】加拿大郵政工人的罷工稍露解決曙光,有消息稱,聯邦政府派出的調解員,已邀請雙方在周一重新回到談判桌旁。
罷工從上周五開始,聯邦勞工部任命了一位特別調解員,以努力尋求解決方案。
加拿大郵政局表示,儘管雙方在談判桌上仍然相距甚遠,但他們仍致力談判至達成新協議,而不是通過仲裁。
在罷工期間﹐郵寄信件和包裹將按照「先到先處理」的原則進行分發。然而,他們警告,「任何長期的全國性罷工都會影響服務,這些影響更可能在罷工活動結束後仍然持續」。
加拿大郵政公司昨(17)日表示,自2018年以來,他們已累計虧損30億元,服務正處於「關鍵時刻」。
勞工專家、約克大學副教授圖福斯(Steven Tufts)表示,由於假期消費,郵政工人工會在談判中有一定的籌碼,但同時也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一個在過去6年持續虧損的公司,未來的商業模式應該是怎樣的。
他表示,加拿大郵政主要是以投遞信件作為盈利基礎,但過去15至20年間,投遞量已減少超過50%,因此將焦點轉移到包裹投遞以彌補虧損。雖然郵政工人工會一直在推動採用其他國家已使用的服務,例如郵政銀行和老年人健康檢查,但收效甚微。
「在亞馬遜擴展包裹遞送服務時,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亞馬遜採用了一系列不同的技術將包裹送到人們手中,還要一系列分包公司會透過真正複雜的網路,運用電腦輔助的人工智能來遞送包裹,讓這些交易銜接得天衣無縫。」
他表示﹐複製亞馬遜做法的困難在於,亞馬遜員工的薪資普遍比加拿大郵政工人要低。
此次談判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工資。加拿大郵政局建議在4年內將工資提高到高於通貨膨脹的水平,包括每年加薪11.5%,還為在職員工提供了固定福利養老金的保護,以及工作保障和健康福利,但這樣的條件並未打動郵政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