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揭美「伏特颱風」黑客 屬抹黑中國
報告指自導自演 外交部:現實版掩耳盜鈴

[2024.07.09] 發表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昨向官媒披露形成於4月中旬的研究成果「伏特颱風Ⅱ——美國情報機構針對美國國會和納稅人的合謀欺詐行動」。圖為該報告的封面。(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新華社、央視、《環球時報》等多家內地官媒昨均以「揭露『伏特颱風』」真相」為題報道,稱「伏特颱風」計劃是由美國情報機構幕後策劃並組織美國政府部門、國會反華議員和「五眼聯盟」國家網絡安全主管部門共同參與的「一場虛假訊息和輿論操控行動,屬於徹頭徹尾的、基於精準廣告投送的『認知域』(意指自導自演)作戰」。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昨表示,報告進一步揭露這項虛假信息行動是由美國情報機構幕後策劃的一場輿論操控鬧劇。

今年4月,包括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等「五眼聯盟」國家的網絡安全主管部門聯合發布了一份預警通報,稱挫敗了所謂中國「伏特颱風」黑客組織在美國網絡中的「潛伏行動」。

提3疑點 質疑美網安企業受政府操縱

新華社昨報道,4月曾發布「伏特颱風」溯源分析報告的中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計算機病毒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和360數字安全集團聯合技術團隊結合最新調查結果,對該「對華抹黑行動」提出三大疑點:一,美方指使威脅盟公司(ThreatMon)篡改美方與「暗黑力量」勒索病毒犯罪團伙關係密切的相關報告,推斷美國網絡安全企業廣泛存在被美國政府操縱的情况;二,五眼聯盟關於「伏特颱風」的預警通報並未得到美國國內相關網絡安全企業的一致認同;三,美國司法部網站1月稱「成功破壞中國國家支持的黑客入侵美國關鍵基礎設施」,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4月稱與中國政府有關的黑客組織已經潛入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等待適當時機實施毀滅性打擊」,美國當局說法前後矛盾。

或自去年分3階段實施 旨加強控制民眾

報道指,美國情報機構濫用行政權力操縱網絡安全企業和其他行政機構,傳播虛假信息,製造和渲染「中國網絡威脅論」。技術團隊認為「伏特颱風」計劃可能於2023年分3階段開始實施,美方在「準備階段」開始捏造中國政府支持的駭客組織攻擊美國網絡的事件,之後的「攻堅階段」爭取美國《涉外情報監視法案》獲批延續,並爭取國會批准更大規模預算投入,最後「成果鞏固階段」則繼續提出「中國網絡安全威脅」論調,為允許出於國家安全目的對海外和美國境外的非美國人進行電子監視的「702條款」營造有利的輿論氛圍。報道稱美方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和強化美國情報機構網絡滲透能力,特別是加強對外攻擊和威懾競爭對手,對內監視和控制民眾能力。

對於中方科技團隊發布的最新報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昨表示,報告顯示,美國政府向相關網絡安全企業施壓,要求其篡改可以佐證「伏特颱風」是勒索軟件組織的技術報告,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掩耳盜鈴、欲蓋彌彰。中方強烈譴責美方上述不負責任的做法,敦促美方解釋並立即停止對中國的誣蔑抹黑,以負責任態度維護網絡空間和平與安全。

更多中國要聞
匈總理突訪華 習:冀推動中歐關係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昨上午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習近平表示,雙方要保持高層交往,持續豐富中匈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 詳情
赴白俄反恐演習 國防部:旨提升訓練水平
中國和白俄羅斯兩國軍隊昨在白俄羅斯布列斯特市附近地域舉行「雄鷹突擊-2024」陸軍聯合訓練。據白俄羅斯國防部電視頻道「軍事電視」昨報道,在訓... 詳情
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昨在發布會表示,實踐中對一些小攤小販、小微企業的行政處罰違反「過罰相當」原則,處以高額罰款,既不符合法律精神,不符合公平...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罐車運輸行業近日被揭發存在化工類和食品類液體運輸混用情况,其中被點名的匯福糧油集團工作人員昨稱,政府相關部門已經介入檢查;另...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自然資源部周一(8日)發表科學考察報告,指摘菲律賓軍艦非法坐灘南沙群島仁愛礁長達25年,已嚴重損害珊瑚礁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