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學粵趣:瘦蜢蜢
【明報專訊】粵語中,人們會用「瘦蜢蜢」(sau3 maang2 maang2)形容十分瘦削的人。「瘦蜢蜢」略帶貶義,它借用了「蜢」字,使人聯想到蚱蜢瘦削結實的身形,尤其是牠們那些脛節細長的肢腿。
佢瘦蜢蜢 他瘦伶伶
我們看一個例子:
粵語:
佢個人瘦蜢蜢,都唔知係咪個肚生蟲?
普通話:
他瘦伶伶的,不知是不是肚子長了寄生蟲?
普通話堣]有一些「ABB」疊詞,同樣用來表達「瘦削」的意思,例如以上例句中的「瘦伶伶」(shwu lqng lqng)。
其他意思相近的例子還包括「瘦巖巖」(shwu yhn yhn),也作「瘦岩岩」,指人十分瘦削或瘦弱。元代散曲家張可久作有一曲,云:「面皮兒黃紺紺,身子兒瘦巖巖」,換作粵語來說,就是「塊面黃紺紺,個身瘦蜢蜢」。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在《漢宮秋•第一折》中亦有這樣一句:「卿家你覷咱,則他那瘦岩岩影兒可喜殺」。
另外一個說法是「瘦稜稜」(shwu lmng lmng),形容消瘦露骨,例如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最高樓》中有一節:「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又似沈東陽。瘦稜稜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許多香」,這幾句話描述了花朵的形象。詞人問花是否知道,花一樣美麗的是何郎(指自己),也像沈東陽(可能指另一位文人)。花朵苗條潔白,清冷中散發出濃郁的香氣。整首詞以花朵為象徵,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獨,以及對青春短暫的感慨。
「瘦稜稜」(「稜」為「禾」字旁)也可寫作「瘦棱棱」(「棱」為「木」字旁),如中國當代小說家杜鵬程的《在和平的日子堙n中有句話:「那細嫩的滿是青春活力的臉膛,一下子變得瘦棱棱的了,好像她剛害完一場大病。」
瘦到得番棚骨
普通話堛滿u骨瘦如柴」(gz shwu ry chhi),指人身瘦得露出骨架,根根骨頭像木材一樣,也可用來表達「瘦蜢蜢」的意思。例如:
普通話:
生了這場大病,使他變得骨瘦如柴。
粵語:
大病一場,佢成個人變到瘦蜢蜢咁。
據說「骨瘦如柴」一語出自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講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佛陀欲派弟子前往慰問,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未生病之前龍精虎猛,生病之後卻是十分消瘦,骨架露出,這便是「骨瘦如柴」的典故。清代章回小說《儒林外史》第五回亦有云:「後來就漸漸飲食不進,骨瘦如柴,又捨不得銀子喫人參。」
除了「骨瘦如柴」,現代漢語媮晹酗ㄓ皏|字成語都是用來形容人「瘦蜢蜢」的,它們包括「瘦骨伶仃」(亦作「瘦骨零丁」)(普通話拼音shwu gz lqng dpng)、「瘦骨嶙嶙」(普通話拼音shwu gz lqn lqn)、「瘦骨棱棱」(普通話拼音shwu gz lmng lmng)等。且看以下例子:
.「這牢房比較大點、亮點,堶掙籚茪@個瘦骨伶仃的老頭兒。」
(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二六章)
.「我們可憐的、小小的沈阿四,僅僅為了三個銅子,就脫掉了破褂子,露出瘦骨嶙嶙的肋腓骨,『撲通』一聲,跳進黃浦江。」
(胡萬春《生長在黃浦江邊的人》)
.「他屋堛滿A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鹽。」
(周立波《暴風驟雨》)
我們還可用成語「皮包骨頭」(普通話拼音pq bgo gz tou)來形容極端消瘦。例如:「他大病之後,已經是皮包骨頭了。」「在他們眼前,是一群瘦得皮包骨頭的難民。」
比較俚俗的說法是「瘦不拉唧」,是個帶有貶義的用詞,有嫌棄對方太瘦之意。例如:
普通話:
瞧瞧你,瘦不拉唧的,多吃點吧!
粵語:
睇鴽A,瘦蜢蜢咁,食多灠捸I
■作者簡介
演然
本地暢銷作家,著作超過二百部。曾獲中大青年文學獎公開組季軍、浸會大學學術獎、第十五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第二屆及第四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文:演然
圖:ChiccoDodiFC@iStockphoto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