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讀媒體:小紅書
【明報專訊】■熱話
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圖)近年大熱,用戶分享的內容遍及美容、時裝、飲食及旅行等,以短片、圖片及短文為主,有指是內地年輕人的「搜索引擎」。註冊小紅書時,用戶可選感興趣的範疇,程式會按大數據分析,將相關內容推送予用戶。
截至2023年5月,小紅書稱每月活躍用戶逾2.6億。創辦人之一瞿芳於「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經濟論壇」表示,小紅書匯聚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17.3萬個品牌,不少新舊國貨品牌在小紅書「走紅」。 小紅書熱潮也於香港出現,2023年5月在Google Play的「熱門排行榜」一度升至第一位。
小紅書騙案增
本港警方表示,2022年8月初至9月已接報至少23宗小紅書網購騙案,涉及貨品以手袋、貨幣兌換服務及預訂隔離酒店房間為主。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設小紅書帳號「不吃虧的港漂」,定期發布最新騙案手法和應對方法,以擴闊反詐騙宣傳的接觸面。
呈現方法
類似Pinterest
早於2010年上架的Pinterest(圖)是以圖片及影片分享為主的社交平台,用戶可將平台上的圖片及影片(Pin,釘圖),「釘」在自己的「板」(主頁)上,亦能與其他用戶分享釘圖。小紅書被指用法及呈現方法都與Pinterest相近。
■知識站
「照騙」
不少人會於社交平台上載生活照,部分或經濾鏡美化。社交平台主題標籤「#小紅書的網圖濾鏡有多強」可看到不少「照騙」,不少網民會使用誇張的濾鏡或大量修圖,甚至將簡陋的景點偽裝成「打卡」勝地。另外,有網民稱曾為小紅書的美妝博主「摳鐵皮」。「鐵皮」即化妝品用後的金屬面,露出金屬面意即化妝品好用到用完。不少美妝博主分享「鐵皮」照,惟有網民指不少「鐵皮」照片造假,「摳鐵皮」就是指化妝品經其他手段,而非因使用而露出金屬面的情况。
達克效應
近年社交平台不時出現「偽專家」。社會心理學家達寧和克魯格提出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指能力較差的人錯誤認知及高估自己的能力,並假裝專家以營造優越感。其實學識較多的人會認為自己不夠好,樂於學習及謹言慎行。
■思考題
你在社交平台看見同學甲分享生活照片,向遊客宣傳到香港旅遊,但該照片明顯經大量修圖,與真實場景相差甚遠。你會怎樣做?
思考方向
˙如何友善地向同學甲解釋不應修圖造假?
˙如直接在同學甲的社交平台留言,會引起什麼影響?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