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香港中醫藥發展

[2023.10.16] 發表
本港有逾萬名中醫師,政府積極提升中醫人才培訓及臨H水平,推動中醫藥發展。
中醫和西醫團隊會共同巡房、評估和治理病人,分析個案和調整治療方案。(醫管局提供)
參考答案

【明報專訊】近年港人對於中醫中藥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不少病患除看西醫,亦會尋求中醫意見,借助不同療法提升治療效果。現時香港中醫藥應用情G如何?

■香港中醫業Q&A

Q:香港有多少註冊中醫師?

A:截至2023年6月1日,香港有10,732名中醫師,當中8285人(77.1%)為註冊中醫,其餘大多為表列中醫。

Q:註冊中醫和表列中醫有何分別?

A:持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的中醫本科學位或同等學歷,並通過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舉辦的執業資格試者,方能註冊為註冊中醫。表列中醫則屬過渡安排,根據《中醫藥條例》,在2000年1月3日已在香港執業的中醫師,可在指定期間申請成為表列中醫。表列中醫經資格審核後可申請成為註冊中醫。

只有註冊中醫才可處方《中醫藥條例》附表1的藥材,註冊中醫師可以用「註冊中醫」或「註冊中醫師」名稱執業,並須在執業處所的顯眼地方張貼「執業證明書」;表列中醫則須張貼「表列中醫通知書」。註冊中醫和表列中醫均須遵守專業守則,如發生事故,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有權就某註冊中醫或表列中醫作紀律研訊。

Q:中醫只可配發中藥嗎?

A:根據中醫守則,中醫應以傳統中醫藥學為基礎的原則,配發中藥材或處方中成藥予病人。中醫師配發含西藥成分的藥物予病人屬違法,一經法庭定罪,中醫組會按照《中醫藥條例》訂明的紀律程序嚴肅處理。

資料來源: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網頁、綜合報道

■香港中醫藥應用

(1)中西醫協作

中西醫協作計劃自2014年開始,由中醫及西醫共同制訂病人的臨H治療方案以提高療效。現時共有8間醫院參與中西醫協作計劃,涵蓋醫管局所有醫院聯網。計劃屬自願性質,中西醫團隊會共同為住院病人評估是否適合中醫治療,中醫提供的服務包括中風治療、癌症紓緩治療及痛症治療。

瑪嘉烈醫院和屯門醫院2023年9月起推出「中西醫協作癌症治療先導項目」計劃,為即將和正接受化療和電療的病人提供針灸服務,以紓緩和預防周圍神經麻痹、口腔乾燥症和腸胃不適等常見的療程副作用。瑪嘉烈醫院已有4名病人參與,預計該院一年能治理1000名病人,佔其整體腫瘤科病人約一成。

(2)長新冠治療

醫院管理局稱,2022年8月15日至2023年6月30日約5500名普通科門診病人被診斷出現「長新冠」,主要徵狀為持續咳嗽、呼吸困難及乏力,局方2020年4月推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為有新冠後遺病徵的合資格香港居民提供免費中醫內科診療服務。服務已於2023年7月下旬結束,共為近11.8萬名新冠康復者提供逾61萬次診療。

(3)戒毒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朗中心於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底推行中藥治療吸毒後遺症和大麻治療,助大麻使用者透過中藥改善低動力及煩躁不安情緒,提升戒毒動機。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註冊中醫師劉浩泉表示,使用具清肝、疏肝及養肝成分的中藥,即菊花、延胡索及密蒙花,可紓緩使用者緊張及焦慮情緒,減少依賴大麻。計劃共74人參與,平均23.3歲,研究發現參加者於首階段服用中藥兩周後,過去30天平均使用大麻由51.3次下降至15.3次,焦慮分數由7.67降至5.79(0至7代表正常,8至10表示有輕度焦慮)。

■政府推動香港中醫藥發展措施

(1)設基金推廣和發展

由醫務衛生局(改組前為食物及衛生局)監管、撥款5億元的中醫藥發展基金於2019年6月正式運作,目標之一是加深市民對中醫藥的認識。2022年,中醫藥發展基金全額資助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的「齊心抗疫——中醫藥遙距診療計劃」,有近200名中醫師為2萬名市民以WhatsApp作免費視像診療,診症後24小時內送藥包到患者家中。

(2)建中醫醫院

位於將軍澳百勝角路、斥資逾86億元興建的本港首間中醫醫院將於2025年中起分階段啟用,醫院由香港浸會大學營運,預料運作至第五年會提供全面服務,連同兼職合共聘請約200名中醫,門診預計診症量為每年31萬人次。醫院將提供純中醫、以中醫為主及中西醫協作形式的臨H服務,包括住院及門診服務。浸大校長嶼惘2021年6月表示,該院會為特定病種發展治療方案,例如慢性痛症等。

中醫醫院亦為三所設有中醫學院的本地大學提供臨H實習場地,同時會與本地、內地和海外的大學及教育機構作臨H科研及中成藥開發研究。

(3)檢測及控制中藥品質

鄰近中醫醫院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預計於2025年起分階段啟用。中心由衛生署管理,專責中藥檢測科研、研發獲國際認可的中藥及相關產品的參考標準,並透過技術轉移予中藥業界,加強業界對中藥及相關產品的品質控制。現時在香港科學園設立的臨時檢測中心持續進行《香港中藥材標準》計劃,已先後就330種常用中藥材如夏枯草、當歸、鹿茸等制定參考標準,確保中藥材的安全及品質以保障公眾健康。

(4)交流計劃 培訓人才

醫管局2022年推出「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其中「大灣區中醫訪問學者計劃」,來自廣東省醫院的3名中醫師先後來港以「師帶徒」模式培訓本地中醫師,第一階段為5名本地中醫師提供住院臨H培訓。第二階段2023年3月起展開,共30名本地中醫師參與,在威院、聯合、沙田及東華醫院培訓,並檢視「中風治療」中西醫協作模式,另於靈實醫院探討展開全新的呼吸科協作,治療需長時間住院和康復的病人。

廣東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謝東平說,本港中醫師較少接觸住院病人,需加強討論如何提升他們治療住院患者能力。他說本港中醫基礎很好,相信接觸住院病人後很快上手,亦認為內地中醫師發揮橋樑角色,讓本港公立醫院中西醫有機會交流。

知識增益

六成長者月花逾千看中醫

社區組織協會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於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間,訪問149名60歲以上長者,發現六成長者過去3個月曾看中醫,平均每3個月付費求診6.5次,每月花費約千元求診及自購成藥。調查顯示僅39%長者知悉醫管局有資助中醫服務;中醫診所因無醫管局收費減免機制,故收120元診金,較醫管局門診50元高一倍,約56%受訪者認為求診收費負擔沉重;九成認為政府資助中醫服務名額短缺。

團體指出,調查反映基層長者對中醫需求大,但難負擔費用,加上疫情後面對「長新冠」,估計中醫服務需求會增加,敦促政府立即增加診所數目及診症名額。團體建議劃一中醫預約及覆診轉介系統,收費亦與醫管局門診看齊,令中醫服務完全納入公營醫療。

■模擬試題

(1)根據資料,指出現時中西醫協作為市民提供的一項服務。(1分)

(2)參考資料,說明政府興建中醫醫院和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如何提升本港中醫藥在國際間的地位。(6分)

(3)香港政府於推動中醫藥發展上扮演什麼角色?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9分)

顧問教師:陳志華

■參考答案

(請看附圖)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68期]

更多教育
圖表開箱:少數民族
【明報專訊】中國境內各族統稱為「中華民族」,除漢族外,中國還有55個民族。中國過去實施計劃生育,但對少數民族的要求較寬鬆。2020年中國全國... 詳情
快問快答:可持續發展
【明報專訊】香港2023年9月先迎來超強颱風「蘇拉」襲港,再遇上「500年一遇」的大暴雨。近年極端天氣頻繁,環保團體提倡我們應實踐可持續發展... 詳情
識讀媒體:小紅書
【明報專訊】■熱話 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圖)近年大熱,用戶分享的內容遍及美容、時裝、飲食及旅行等,以短片、圖片及短文為主,有指是內... 詳情
公民挑戰題
【明報專訊】■題目1 香港的政治體制 資料A:新聞撮要 自1998年3月,全港18區已先後成立地區防火委員會,以推動、宣傳防火意... 詳情
焦點新聞
【明報專訊】■「引進辦」吸30重點企業 八成內地 政府2022年底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負責招商引資,2023年10月4...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