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關鍵字:極地安全

[2023.02.09] 發表
隨北極冰川加速融化,近年由北美及亞洲經北極進入歐洲的航運量增加。
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號」是中國首艘通過北極海域的船。

【明報專訊】極地安全是指維護和平探索和利用極地,並加強國際合作,以及科學考察、開發利用極地的能力等。

■南北極資源

兩極具豐富的天然資源。全球逾七成淡水量位於南極,石油存量估計達1000億桶,亦具豐富的煤層及鐵礦資源,還有大量磷蝦。隨北極冰川加速融化,近年由北美及亞洲經北極進入歐洲的航運量增加,北極礦產亦十分豐富,全球13%的未開採石油及三成天然氣都在北極。

■南極條約體系

1950年代南極領土發生主權紛爭,1959年美國、前蘇聯及日本等12國簽訂《南極條約》(Antarctic Treaty),1961年起生效,內容包括禁止各國在南極進行軍事活動等,最終目的是要讓南極成為和平與只作科學研究的地方。中國於1983年6月加入《南極條約》。

與《南極條約》相關的各種協議增加,構成《南極條約》體系。1991年全球多國簽訂旨在保護南極自然生態的《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議定書嚴格禁止「侵犯南極自然環境」及嚴格禁止向南極海域傾倒廢物,亦禁止在南極地區開發石油和礦產資源至2048年。

■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站

中國於1984年派出首支南極考察隊,現時正運行4座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及泰山站,第五座考察站羅斯海新站於2018年起開始興建。截至2022年10月,中國曾科學考察南極39次。

■北極理事會(The Arctic Council)

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包括8個有領土處於北極圈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及冰島。中國於2013年成為觀察員國。北極理事會在1996年正式成立,負責保護北極地區的環境,促進該地區在經濟、社會和福利方面的持續發展。北極目前沒有受類似《南極條約》等國際條約保護,各國只能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處理北極附近地區的資源開發、公海利用的事宜和爭端。

■冰上絲綢之路

北極冰層融化加劇,經過北極航道的商船數目近年增加。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11月提出與俄羅斯共同開展北極航道開發和利用合作,建設「冰上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是指穿越北極圈,連接北美、東亞和西歐三大經濟中心的海運航道,包括「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俄羅斯邀請與中國合作共建的是東北航道。

2018年7月,俄羅斯北極圈內的液化天然氣(LNG)首次通過北極東北航道運抵中國,此航道比常規蘇伊士運河航線節省約1.34萬公里,平均20天,比蘇伊士運河航線少花20天以上。不過,經過北極航道的船舶若沒有破冰船開路,本身就要有破冰能力,途經北極的船舶不可以太大艘,每次運貨量較少,可能增加運輸成本。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19期]

更多教育
放眼中國:春運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前15天及後25天是內地春運時期,大量學生、民工及旅客使用鐵路、陸路、航空的交通工具回鄉探親,對交通系統造成巨大負荷。 ... 詳情
知識寶庫:廢物棄置返高峰 環團批減廢政策失效
【明報專訊】環保署2022年12月公布《2021年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21年棄置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量達415萬公噸,平均每日11,... 詳情
大開眼界:平等機會委員會
【明報專訊】平等機會委員會(簡稱平機會)負責實施和執行反歧視法例,致力消除社會上的偏見,推廣平等、多元和共融的價值。 ■新聞撮要 ... 詳情
價值觀解碼:關愛
【明報專訊】關愛是指向他人展現關懷、尊重,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是良好品德之一。 ■相關新聞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地... 詳情
放眼經濟:可持續發展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近年各地政府提倡減碳排放以實現可持續金融,國際指數公司MSCI(明晟)2023年1月公布全球ESG(環境、社會...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