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官員料兩國重陷惡性循環 華學者信事件無關大局
【明報專訊】拜登政府最終決定擊落中方強調只是民用無人飛艇的「間諜氣球」,事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尚待觀望,在去年底趁二十國集團(G20)峰會間隙舉行的「習拜會」後,即使華府視北京為戰略競爭者的立場未變,同時加強在半導體等領域對中方的圍堵,惟中美關係的緊張程度確有紓緩[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的訪華行程便是一例。然而,這場「氣球風波」勢令美國的對華鷹派再佔上風,有前華府官員警告或令中美重返惡性循環,但也有內地學者認為事件對中美角力而言是無關大局。
美對華鷹派勢再佔上風
布林肯的訪華計劃本已備受主導眾議院的共和黨人攻訐,到氣球風波後,拜登政府面對更大的政治壓力。此前表態或在4月偕同眾院議長麥卡錫訪台的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上周六形容事件是「令人尷尬的軟弱展示」,聲言要得到解答和向相關行政部門人員問責。可以預期,共和黨人至少短期內仍會以此向拜登政府施壓。在奧巴馬第二個總統任期擔任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的拉塞爾(Daniel Russel)向《華爾街日報》表示,核大國開始擊落別國的偵察飛行器有點令人憂慮,「儘管中方在易位而處下肯定會做相同的事」。他指視乎中方回應,「我們或會發現(中美)關係將會重返惡性循環」。
另一名奧巴馬政府官員、白宮前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向《華爾街日報》說,事件再次顯示中美關係是「中方想要否認的冷戰式競爭」。他形容中美處於「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循環(action-reaction cycle),有時快,有時慢」,要確保不會跌落對抗之路,「需要(雙方的)領導能力」。
然而,有中國學者不認為事件會有重要餘波。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陳定定在Twitter分析指出,事件只是小題大做,大部分人很快就會忘記。
他認為中美關係自2018年貿易戰開打後已呈下行軌[,自此美國已視中國為重大威脅甚至敵人,不需要這枚氣球去為美國民眾帶來緊迫感。他強調更重要的是中美之間的經濟脫u,但迄今中美貿易額有增無減。陳定定指美國某些政客利用氣球風波去推進其本土政治議程,而且頗為有效,然而「情緒雖然高漲,但不會持久」。他相信中美可能要等多10年才去到「真正鬥爭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