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浸大傳理學會至換莊 校長:非針對學會本身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上月30日勒令該校傳理學會停運3個月,稱對該會發表題為「理大圍城三周年」的帖文表示極度遺憾。校長衛炳江昨於電台節目稱,理大事件明顯涉及暴力、違法行為,有人被定罪,指學校一定尊重學生看法,但「言論自由不是一個所謂絕對的自由,不是我喜歡說什麼就說」,反對任何混淆視聽或渲染事件。
指言論自由非絕對 反對渲染事件
浸大校長衛炳江昨在商台《政好星期天》談到近日發生的傳理學會事件,指學生事務處會與學生溝通、解釋,他稱對傳理學會做法有異議,包括部分學生的言論,而非針對學會本身,故暫停學生會運作至明年3月換新莊。
2019年反修例事件衝擊大學校園,衛炳江被問到學生現時情緒、校方支援,稱事件發生3年,部分年輕人、當時參與的學生經時間沉澱,「有些看法轉變了」,「對於當時發生的事,是否全部正確,他們都有反思」。他稱正如社區、社團內,有人較為中立、有人較極端,相信仍有學生對2019年有強烈的感覺,但整體來說,校園作為學習的地方恢復應有職能。反修例事件約四成被捕者是學生,不少人正服刑。衛炳江稱,與幾名大學校長都非常支持予在囚學生機會,但他們要了解當天所行、對此有悔意,大學願予在囚及服刑後青年適當學習機會,而浸大亦有取錄有關學生。
停代收會費「非反對學生會」
指組織倘毋須擔心資源 領導層脫節
過去大學普遍代學生會收會費,不過自2019反修例後,大學相繼不再代收,其中浸大去年起暫停。衛炳江強調自己不是反對學生會,稱自己40多年前在學時都有參加理學院活動,認同學生會的存在,但認為每一個學會存在與否,應由會員決定。他說,如果任何組織毋須為會員、資源擔心,領導層會跟會員脫節,不反映會員意見。衛炳江稱,留意到有前或在任學會莊員不屑做「福利莊」,認為有此想法的人不明白學生組織是什麼回事。他稱,學生會是訓練未來政治、商界領袖之地,「如果他們都不明白帶領群眾需要什麼,是一件好危險的事」。
現時大學需納入國家安全教育,衛炳江稱因歷史原因,本港回歸前後都甚少涉獵國家安全、國家的概念,稱不見學生有明顯抗拒校內國安課程,但有人或覺得昔日沒有此課程,現在被迫修讀,他說大學課程設計有很多必修課程,不是只讀本科,又稱《港區國安法》是香港的新法例,按過去10多年經驗,學生有可能觸犯法例,於是大學通過課程解釋、請律師講解案例,助學生理解,對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