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解碼:國民身分認同

[2022.11.24] 發表
教育局製作《我和我的祖國》音樂錄像,希望學生了解歌詞的意義及歌中蘊含的意境,加深認識中華文化,培養家國情懷和國民身分認同。(錄像截圖)

【明報專訊】國民身分認同(national identity)即個人認同自己國民身分的程度。身分認同受主觀感情、種族、制度、價值觀及經歷等因素影響。

■相關新聞

香港民意研究所2022年6月公布「一國兩制25周年中期民情總結」的市民身分認同感調查結果及總結。整體而言,不論是按認同感、重要程度或認同指數排名,「香港人」身分均居第一,隨後為「亞洲人」、「中華民族一分子」、「世界公民」、「中國人」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與民研以往結果比較,「中華民族一分子」及「中國人」認同感、重要程度及認同指數創2018年12月以來新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所有指標均創2016年12月以來新高;反觀「香港人」3項指標為2017年6月以來最低,「世界公民」認同指數則是2008年12月有紀錄以來最低。

民研於7月5日公布「特區成立周年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因成為中國國民而感到自豪」比率為46.9%,按年增6個百分點,「沒有感到自豪」則按年跌9個百分點至46.3%,是2009年以來最正面數字。

■培養國民身分認同

教育局《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文件指出,學校應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包括讓學生正確認識國家歷史、欣賞中華文化及傳統價值觀、學習尊重國家象徵和標誌等,從而建立國家觀念和公民責任心,並思考作為中國人如何貢獻國家。

1. 身分認同教材

香港教育大學與網上自主學習平台EVIGarten為幼稚園和小學推出「七一回歸」電子學習資源,涵蓋多個範疇,包括「探索360:七一回歸」、「幼兒科學:上升的國旗」等。教大幼兒教育學系主任李敬廉表示,國家觀念及國民身分認同等概念對幼兒可能比較抽象難懂,該電子學習資源以有趣淺白方式,展示香港回歸歷史及相關資訊。

2. 推廣中國歷史文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7月開幕,展品包括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文物。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表示,故宮博物館展現香港如何在「一國兩制」下利用獨特的文化優勢訴說中國故事。他認為市民可透過欣賞文物認識中華文化,培養身分認同和幸福感。

3. 紀律部隊轉中式步操

多支紀律部隊2021年底起陸續轉用中式步操、中式敬禮,口令及敬語等亦轉用中文,「Yes sir」及「Good morning sir」分別改為「是的長官」、「早安長官」。特首李家超2022年7月9日主持檢閱香港警察學院結業會操,首次全面採用中式步操,李家超認為充分體現警隊對國民身分認同及對國家的歸屬感,亦代表對國家所託及忠誠的莊嚴承諾。

■想一想

解釋影響市民國民身分認同的因素。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12期]

更多教育
放眼經濟: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明報專訊】為防控新冠疫情,香港特區政府的入境檢疫放寬安排被指落後鄰近國家或地區。「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2022年11月初於香港舉行,特首...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