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污染宣戰控煤治霾 護生態力度最大10年

[2022.09.30] 發表

1989年,時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曾表示,「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要把振興林業擺上閩東經濟發展的戰略位置」,被視為「兩山論」雛形。「兩山論」如今成為指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理論,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2017年寫入中共十九大報告。

過去30年,隨着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2010年開始,環境惡化的徵狀急劇顯現,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結果令民眾震驚。往後兩年,多地民眾因工廠帶來的環境問題抗議,華北的霧霾亦難以迴避。一連串事件引發環境治理的反思,發展模式轉型迫在眉睫。

2013年,中國正式「向污染宣戰」。控煤治霾同時,政府在環保領域立法監管(見表),積極參與國際合作。2018年,「生態文明」理念寫入憲法,新成立的生態環境部和自然資源部,統領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之職。宏大願景和頂層政策下,這場「綠色革命」逐漸影響每一個人。2019年,霧霾再非大眾最關心的問題,「垃圾分類」被視為政府首次與民眾就環保互動。

生態環境部長黃潤秋9月19日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表示,2012年以來是中國生態保護監管力度最大的10年。通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有效解決一批突出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祁連山由曾經的「千瘡百孔」到現在的「滿山蒼綠」,由亂到治,大見成效;秦嶺北麓由「無序開發」到「有序退出」再到現在的生態修復,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生態環境部聯合有關部門連續5年組織開展了『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推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000多個問題得到整改。」

近年,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也不斷參與環保議題,宣傳自身的氣候變遷應對計劃,並嘗試成為主導者。作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中國2020年提出在40年內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綠色和平東亞區全球政策高級顧問李碩表示,「要達到這個願景,必須大幅重新擘劃中國的經濟模式」。

有分析認為,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日益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亦成為中國與美國為數不多的合作領域,但雙方在相關領域的責任承擔和保護承諾等方面也有矛盾。中國近年有不少措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包括加強碳達峰、碳中和的宣傳,一方面展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同時亦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爭奪相關領域的道德高地及話語權。

更多中國新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