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戰場 美針對性「去中國化」
學者:擴國際參與對外開放 爭取歐日韓支持

[2022.09.28] 發表
2021年11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右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像會晤,雙方就中美關係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溝通和交流,其間兩國元首互相揮手致意(左方熒幕)。(資料圖片)

2012年以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同時外交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華不斷加強戰略圍堵,中美關係跌至1972年以來最低點。有學者指出,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已將新冷戰帶到高科技產品的地區產業鏈和供應鏈,「實施有針對性的去中國化」,中國必須的選擇是對外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原因。」外交部黨委去年刊於《人民日報》的文章提到,國際格局從「一家獨大」到世界多極化,世界動盪變革期也是風險多發期,大國博弈更尖銳,經濟、科技、安全等各領域競爭更複雜。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鬥爭本領,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貿戰4年 中美貿易逆差擴至史上次高

過去5年,最大挑戰莫過於來自美國。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列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翌年宣布對華進口貨品徵收關稅,成為中美關係惡化的開端。兩國在經貿、教育、疫情等領域,以及在香港、新疆、台灣問題上激烈交鋒。不過,以加關稅為主要手段的貿易戰打了4年,中國仍然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2021年的逆差數據擴至3553億美元,創下歷來第二高。

拜登入主白宮後,比起特朗普單邊施壓的做法,更注重拉攏盟友共同制衡中國,也進一步強調技術在地緣政治中的力量。他在非核心領域對中國釋放緩和信號,包括推出關稅排除清單等,但同時選擇性瞄準5G、晶片、電動汽車等關鍵科技領域,對多家中國企業實施出口管制。自跨越特朗普到拜登的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美國已將600家中國公司、機構及個人納入實體清單。

美戰略圍堵 學者:影響產業供應鏈

同時,美國聯合盟友在關鍵技術領域「劃邊界」,例如今年與日韓台成立半導體聯盟,8月簽署280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加入排他性條款,讓企業在中美兩國中選邊站隊,又欲拉攏日韓台成立「四方晶片聯盟」等。「拜登政府上台後的一系列佈局,將科技戰作為對華打壓的最主要攻擊點」,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朱鋒表示,這不僅是在軍工企業,也是在高科技產品的供應鏈、產業鏈上「去中國化」,包括組建晶片聯盟等,「把新冷戰帶到地區和全球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已成事實,預期也是未來重點」。

通過反制裁法 「科技自強自立」爭主動

中國意識到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威脅,在2020年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強自立」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本月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明確,要求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重點研發「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的基礎前沿技術」,在若干重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

同時,中國政府屢提「鬥爭精神」,更注重發出對等的聲音,包括通過《反制裁法》,對有關實體和個人實施反制措施;公開反擊各種「污名化中國」的言論等。

「在擺脫美國打壓上,由於兩國實力不對等,中國的選擇有限」,朱鋒稱,中國必須作出的選擇,是擴大國際參與和加強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經濟和商業發展的國際融合度,例如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等,更重要是爭取高科技產品技術主要來源地,即歐洲、日韓等經濟體的支持和合作。「中國是歐、日第一大貿易伙伴,涉及貿易市場體制開放的問題,要加強面對歐日對中國的關注和擔憂,確保他們接受中國市場經濟體的地位,因此必須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力度。」

回顧過去5年和展望,朱鋒相信脫u「不會來得那麼快」,但中國要做最壞打算,盡可能爭取有利發展的國際條件和環境。「過去幾年,中國外交反映了新時期的外交特色和個性,作為成長中的大國,特色和個性是需要的,但問題是如何面對新的環境,能更有利長遠應對西方打壓,同時為中國的大國崛起提供有效的戰略保證。」

明報記者

更多中國新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