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關鍵詞:跟林語堂學做「幽默大師」
【明報專訊】第94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韋史密夫因不滿基斯洛克調侃其妻珍達碧姬,忽然上台掌摑對方,成了「國際大事」。說黃色笑話怕粗鄙,嘲諷醜角又怕被說「心地唔好」,什麼才是好的幽默?文學家林語堂從英語humour譯成「幽默」一詞,並致力推廣幽默文學,更於其主編的半月刊《論語》撰寫文章〈論幽默感〉。今期就讓我們跟這位幽默大師學藝,領略幽默的精髓。
■知多點
何謂「幽默」?
「幽默」原指寂靜無聲,出自楚辭的《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1924年林語堂將英語「humour」音譯成幽默,他解釋:「凡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黃色笑話有益身心?
黃色笑話予人下流低俗之感,容易惹人反感,偏偏有人開黃腔卻大受歡迎,這人就是已故填詞人兼作家黃霑。被譽為「香江四大才子」之一,除填詞作品,黃霑風流、愛開黃色笑話的個性也深入民心。他在1973年於《明報周刊》發表以色情笑話為主的專欄,後結集成書《不文集》,出版後風行一時,再版多次;1989至90年期間,他更聯同另外兩名才子倪匡和蔡瀾主持4輯深夜成人節目《今夜不設防》,邀請嘉賓大談風花雪月、開成人笑話,反應極佳,為人津津樂道。
林語堂在〈論幽默感〉提及,猥褻之談可放鬆壓抑的心情,故幽默難免涉及不雅內容。他認為,所謂猥褻只是社會世俗規範,且各地各階層各時代都有不同演變,更說「在相當環境,此種猥褻之談是好的,是宜於精神健康」。
架茞棺銵B一副文青模樣的林語堂,也開過略為猥褻的玩笑。有次他獲邀出席台北一所學校的畢業禮,演講中調侃:「紳士演講要像淑女的迷你裙,愈短愈好。」原本因前面演講者發言太長而變得沉悶的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只要並非惹人討厭的胡鬧無賴,而是合情合理兼出人意表,言人所不敢言,當眾人在說合禮得體的假話,有人說出老實話,遂使全堂嘩笑,便是好的幽默。
嘲笑是幽默嗎?
林語堂的「迷你裙」笑話之所以引人發笑,在於出其不意,這亦解釋了為何我們目擊別人碰上倒霉、丟臉事時會忍俊不禁。2008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當主持宣布「傑出表現獎」金獎得主是關菊英時,歌手關心妍誤以為自己得獎,從座位走下來跟「菊姐」擁抱,再從對方手中奪走獎座,最後經主持提醒她才尷尬地返回座位。「關菊英事件」是當時城中的幽默大事件,樂隊ToNick為此創作歌曲《關心菊英》,至數年後的2012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主持曾志偉頒獎時致電予獲「十大金曲」的關心妍說要找關菊英,將笑話繼續發酵。去年10月關心妍接受網上節目訪問時重提事件,「因為這件事我被誣衊了這麼多年,被誣衊人格、人品……『關菊英事件』真是自己大懵,是『瘀』而已!」
林語堂分析,眾人會嘲笑受窘或遇到不幸的旁人,是因為看見生活上之某種失態,而自己卻無損失,會有種精神上的快感。然而,直接嘲笑受窘者便是幽默嗎?遭嘲笑的人往往不快,老羞成怒,不能令人發笑又何來幽默?要令人人笑得出,林語堂認為「幽默愈泛指世人的,愈得各方之同情,因為在聽者各以為未必是指他個人,或者果指他一階級,他也未必就是這階級中應被指摘之分子」,幽默所談及的範圍愈廣,聽者不感到被冒犯,講者便能得到愈多共鳴,愈多人因此發笑才愈接近幽默。
中國幽默始祖
幽人一默,有時無非想博人一笑,惟笑也分很多種,冷笑、苦笑、尷尬笑、傻笑……背後代表的想法也差天共地。對林語堂而言,最上乘的幽默,是會令人會心微笑,可以表示出「心靈的光輝與智慧的豐富」,即要有內涵和智慧在其中。
成語「涸轍之鮒」(「轍」粵音「設」;「鮒」粵音「付」),按字面解,指乾涸車轍堛綻{魚,出自莊子跟朋友監河侯說的一則隱喻笑話。《莊子?外物》載,莊子清貧,想找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說:「可以,待我收到租金,便借給你三百元好嗎?」莊子聽罷生氣道:「我昨日前來時聽到有人喊救命,然後在車轍中發現一條鮒魚。我問鮒魚從何來,牠回道『我是東海的臣子,先生你能給我一桶水救我性命嗎?』我說可以,等我往南方見吳王、越王後,將西江的水引給你,好嗎?』鮒魚再說『我已失去所有能力,唯有水可拯救我命,如你所言,看來你很快便能在乾魚店找到我了。』」莊子以鮒魚自喻,藉笑話諷刺監河侯不及時伸出援手,等得監河侯收到租借錢來,他已「缺水」早登極樂。
《莊子?秋水》又載,莊子與惠子就「莊子是否知道魚快樂」展開辯論,「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以為二人會陷入死循環?繼續「你怎知我不知」時,莊子拋出新觀點,指惠子知道他知道魚快樂後才問他知道的方法。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看似「無厘頭」的對話,實際富有莊子認為萬物可互相感通的觀念,以及萬物歸於其本,便能怡然自得的哲學含義。難怪林語堂稱莊子為「中國之幽默始祖」。
最高境界:砍頭前亦要幽默
〈論幽默感〉中,林語堂將莊子歸為「超脫派」,認為有超脫派,便自然產生幽默。超脫派看穿世間一切,反璞歸真;「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珍惜生命,遵循自己本心和人類本性,及時行樂。除道家代表人物莊子和楊朱外,觀乎歷史,明末清初著名文學評論家金聖歎也許屬於超脫派。根據《清稗類鈔?譏諷類》,金聖歎因哭廟案被誅,行刑前他託獄卒寄信給妻子;獄卒怕有對縣官不利的內容,便呈給縣官。縣官打開一看,只見寫道:「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喫,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遺憾也。」金聖歎臨死前給妻子寄信,並非交代身後事,而是告訴長子,鹽菜跟黃豆一起吃,味道跟胡桃一樣,能把此吃法傳下去便死而無憾。這封最後的信不含憤恨,只載令人無奈又忍不住「笑出聲」的食譜。金聖歎死前還記得幽人一默,連縣官也不禁大笑道:「金先生死且侮人。」
學海無涯,追求上乘幽默的路途也同樣遙遠,只有飽讀詩書、看破世事,放下執著和多餘的規矩,說出富有深度和智慧的笑話,達至幽默的最高境界。
文:方綺婷
圖: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