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紅磚黑格 前政務司官邸現真身 逾百年歷史 「鄉村式風格」裝飾港少見

[2022.04.10] 發表
位於大埔的前政務司官邸以鄉村式風格建造,外牆的黑色方框看似木製,其實是粗砂批盪,復修團隊將其還原為黑色,而原本被髹上漆油的紅磚,亦重見天日。(賴俊傑攝)
在復修前,前政務司官邸經歷百多年歲月,外牆漆成米色,黑色方框漆成淡綠色,在厚厚的油漆下仍可隱約見到紅磚的痕[。(徐聖傑提供)
前政務司官邸位於元洲仔山丘,昔日元洲仔是一個小島,由一條基堤與陸地連接,官邸初期名為「島上房子」。(網上圖片/香港公共圖書館)
資深建築保護師徐聖傑表示,復修團隊將百多年來的層層油漆剷走,令位於大埔的前政務司官邸部分紅磚得以重見天日,發現大部分紅磚保養良好。(賴俊傑攝)
前政務司官邸建於1904年,最初為理民官官邸,至1947年改為政務司官邸,先後有15名官員入住,最後住客為鍾逸傑爵士夫婦。(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位於大埔元洲仔、有逾百年歷史的前政務司官邸,見證當年英國向清朝政府租借新界的歷史,於1983年被列為法定古蹟,現變身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有別於其他殖民時期的高官官邸,這座以紅磚建造的建築物以鄉村式風格設計,擁有不一樣的建築特色,例如只有少數紅磚外露,外牆黑色方格裝飾在本港歷史建築亦極為罕有。負責復修該建築的團隊於2019年到場考察時,看到建築物並非原來面貌,紅磚和黑框均覆蓋於十多層米色及綠色的油漆之下,決定將之還原,讓市民重新發現新界發展的歷史。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坐落大埔元洲仔 鍾逸傑最後住客

元洲仔昔日是位於吐露港的小島,四面環海,後來當局填海,將元洲仔與內陸相連。前政務司官邸是港英政府在新界最早興建的建築物之一,初時為新界理民官官邸,後改為政務司官邸,最後入住的官員為鍾逸傑爵士夫婦。該建築於1986年交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展成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基金會2019年透過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申請撥款約170萬元,為建築物作外牆維修,去年1月完工。

法定古蹟 現為環保研究中心

負責復修項目的資深建築保護師徐聖傑說,團隊於2019年到場考察,發現這幢兩層高建築外牆呈米色,牆身方格呈淡綠色,紅磚被油漆覆蓋。他對比昔日照片後,發現該幢建築應有部分紅磚外露,而原來方框則是黑色。

團隊嘗試剷走部分油漆及批盪,讓紅磚重見天日,又分析外牆油漆共有13層,最底即建築物外牆最初髹上白色油漆,中間有數層是米色。徐聖傑說,這幢臨近海邊的建築物保養不俗,整幢只有約百多件磚塊因破損較嚴重而要更換,餘下紅磚都是「原裝」,經歷百年歲月,只是表面變得較粗糙。

保養不俗紅磚多「原裝」 復修外牆獲保育獎

徐說,復修歷史建築其中一項重要原則是忠於建築物的原真性(authenticity),團隊將建築的紅磚重現,以及將外牆方框變回黑色,這除了將建築外貌還原,亦可彰顯原來的建築風格。他說在香港從未在其他殖民地建築見過外牆以黑色方格裝飾,認為該建築本身以鄉村式風格設計,受當時的藝術與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影響,例如建築物本身並非對稱設計,在鄉村式建築很常見。至於黑色方框是於牆身做粗砂批盪,令方框圖案稍為突出約20至25毫米,外表看來有如木結構,這些都是鄉村式建築可見的風格。

由一班文物保護師組成的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上月公布2021年香港建築文物保育大獎,共有3個項目獲獎,前政務司官邸獲頒「復修特別表揚獎」;三級歷史建築中環街巿獲頒「活化特別表揚」,法定古蹟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即前終審法院)獲頒「活化大獎」。

(城市保育)

更多港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