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實低調」結束任內最後記者會
稱疫情最大挑戰 李:盡了最大努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第10次出席兩會後的中外記者會,並證實這將是他總理任期的最後一年。他表示本屆政府最大挑戰,是疫情及對經濟帶來的影響,形容政府「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行不避險,盡了最大努力」。
「今年是本屆政府的最後一年,亦是我擔任總理的最後一年」,最後一次以總理身分出席中外記者會,李克強比起前任總理溫家寶「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的深情告別,顯得平實低調。
被問到本屆政府的最大挑戰和成績,他稱本屆政府以來,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內矛盾和困難疊加。說到最大的挑戰,還是疫情及對經濟帶來的嚴重衝擊,「我們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行不避險,盡了最大努力」。
重提「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
現年66歲的李克強,2013年起接掌國務院,在當年兩會後首次記者會,他曾稱「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此次記者會亦重提這一句:「記得我出任總理時在這裏召開第一次記者會,也就是在這個大廳,表明要持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這是政府的基本任務,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就是要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
他續指,政府這些年鍥而不舍、一以貫之,用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等方式,來應對周期性的經濟波動;堅定推進改革,減除繁苛,注重保障民生等,「政府工作有人民群眾認可的地方,也有與他們期盼有差距和不足的地方,這些我們是清楚的」。
相信中國經濟一定能爬坡過坎
在本屆政府的最後一年,李形容「中國面臨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困難和挑戰依然眾多」,他和他的同事們,會以鍥而不舍的精神恪盡職守,「用實幹來踐行承諾」。他最後總結:「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有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中國經濟一定能爬坡過坎,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
記者會結束後,李克強向記者揮手告別,中文說完「謝謝大家」後,還即興做英語翻譯「Thank you,thank you everybody」。此次總理記者會,李回答了13個問題,全程兩個小時9分鐘,是近年來問題最多、時間最長一次。李將於明年3月卸任,明年「兩會」後見記者的將會是新任總理。
學者:符合被陽光遮蔽下的角色
內地獨立政治學者陳道銀向本報表示,李在最後一次總理記者會上的表現平淡、沒有太多特色,「符合他現在被陽光遮蔽下的角色」。這不同於江、胡時期的「雙頭制」、「多頭制」,可以有一些個性官員,在「定於一尊」的習時代,「李只是在習的影子之下,怎麼可能有自己的形象?」他又稱,李克強最後講到對外開放不可倒流,「讓人想到溫家寶的告別秀上提的政治改革,某種意義上可謂『其言也善,其鳴也哀』」。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