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環團促否決明日大嶼環評簡介 批斬件淡化影響
【明報專訊】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前提交「明日大嶼」的環評研究工程項目簡介,並拆開三部分: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人工島發展、香港島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相關公眾諮詢明日結束。綠色和平等15個環保團體批評當局未有公開研究資料,亦未就明日大嶼作完整的策略性環評,便以斬件式提交工程簡介,憂當局意圖淡化整體累積環境影響,促環保署否決。
指方案製「非填海不可」假象
按最低要求「敷衍了事」
環團指出,政府的《香港2030+策略性環境評估報告》理應羅列所有可能的潛在土地供應選項,包括填海以外的方案,但當局一直未公開,質疑當局營造「非填海不可」的假象。環團又稱,明日大嶼規模龐大,當局有必要在開展法定環評前,先作全面策略性環評,研究所有可行的替代方案,更宏觀地檢視各選項與鄰近工程的環境承載力,包括機場三跑、東涌新市鎮擴展等,否則將不能避免嚴重的空氣、海洋生態、噪音等累計影響。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稱,環評往往忽略施工範圍以外的海洋生態破壞,以港珠澳大橋為例,北大嶼水域原有約40條中華白海豚棲息,但工程完成後絕[於該3000公頃水域,是施工範圍的18倍,因應環評緩解措施而設立的保護區亦未見成效,擔心明日大嶼或令中華白海豚及江豚在港絕[,並直接威脅其他瀕危物種,包括香港雙足蜥。
環保署:條例沒要求此階段做策略性環評
環諮會前成員、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批評,當局提交的簡介只按環評條例最低要求「敷衍了事」,並未提工程如何符合2050年碳中和目標,以及氣溫上升影響,包括海平面上升。
環保署回覆查詢稱,會根據《環評條例》考慮土拓署提交的工程項目簡介,以決定需否要求土拓署提交進一步資料,或在法定限期前向該署發出環評研究概要,而《環評條例》並未要求工程倡議人在申請環評研究概要前作相關的策略性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