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基建難抵極端天氣 OECD:需及時加固未雨綢繆
今夏,除了美國紐約,中國鄭州、英國倫敦、西歐的暴雨引發地鐵水浸、嚴重缺堤與路陷,美加熱浪導致馬路變形、電纜熔化,這皆呈示了即使是大都會,基建在極端天氣下隨時可以不堪一擊的重要警號,提醒世人需要遏止全球暖化的同時,須大刀隆穧a循工程加固與天然防禦兩方茪漭憤B綢繆。
今年北半球多地滂沱大雨引發洪水,淹浸道路鐵道。英國倫敦的地鐵系統7月間兩度水浸,尚可解釋是排水系統停留於維多利亞時代、無法承受超大降雨造成。惟如鄭州地鐵系統建成才不足十年,市政府3年前更曾稱會投入多達534.8億元人民幣,將鄭州打造為「具吸水、蓄水、淨水和釋水」的「海綿城市」,結果當遇上24小時降雨量高達696.9毫米(超過該市全年平均總降雨量)的雨災,也顯得無能為力。這些情G,都反映在全球暖化下基建普遍欠缺承受力。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8年底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該組織專家曾採用模型預測大洪水對法國巴黎的潛在威脅,發現有30%至55%基建會被洪水直接}牷A35%至85%的產業經濟損失會為洪水干擾的交通、電力所間接造成。報告表示:「能應對其使用期內氣候變化的新基建資產,該獲優先考慮、規劃、設計、興建和運作。現存基建或許需要翻新加裝設施,或作不同管理。另需要建造額外基建,包括海堤等鞏固的防禦工程和濕地等天然的防洪緩衝措施。」
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的尚達斯(Vivek Shandas)表示,大多數城市基礎設施在建設時,氣候變化往往都不是建設地下渠道網絡、道路、橋樑等的工程師、規劃者和設計師的主要考慮因素。就算有考慮,都未必預計到氣候的極端程度。像波特蘭地區的基建,本是適應太平洋西北部的溫度興建,但今個7月當地出現熱浪,其中纜車架空電纜所用的銅線,因溫度上升而膨脹和下垂。儘管銅線設計可承受高達43℃,但因氣溫超乎預期,使纜車系統無法安全運行。
事實上,不少地區近年都開始因應氣候變化而加強基建,像荷蘭鹿特丹的輕軌系統就可藉蚨韘a,利用泥土吸收雨水;日本對鐵路軌道可承受高溫的規定由60℃升至65℃,以確保高溫不會導致金屬路軌變形;東京建設巨型地下蓄水庫,香港在建設蓄水庫外亦加強排洪能力。
(紐約時報/福布斯/CNN/N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