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氫灰氫非零排放 溫室氣體排放量更高
美國康奈爾大學及史丹福大學進行的研究,指被視為新一代潔淨能源的藍氫根本稱不上「零排放」,它與灰氫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甚至高於天然氣、柴油或煤炭。
製藍氫過程會釋放甲烷
製造藍氫(blue hydrogen)需要從天然氣分離出氫氣及二氧化碳,然後再捕捉並儲存二氧化碳。
康奈爾大學學者豪沃思(Robert Howarth)和史丹福大學學者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周四(12日)在期刊《能源科學與工程》(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發表研究,指出藍氫確實可控制部分碳排放,但碳捕捉過程也需要大量能源。
研究指就算最先進的捕捉技術也難免會有二氧化碳外泄,另外製造過程也會釋放另一種同樣是溫室氣體的副產品甲烷。
報告指出,藍氫和灰氫(gray hydrogen,以蒸氣重整方式把天然氣裏的甲烷提煉出氫氣)的二氧化碳及甲烷總排放量,較天然氣、柴油或煤炭高,其中生產藍氫所產生的溫室氣體較燃煤多20%,較燃燒柴油多60%。
學者指只有當可以無限期儲存二氧化碳而不外泄到大氣層時,才可以把藍氫視作潔淨能源策略之一。
豪沃思認為,不應把資金花在這類錯誤的氣候解決方案。
「風能太陽能產氫才算零排放」
各國都在尋求應對全球暖化的方法,其中美國參議院周二通過總統拜登的1.2萬億美元基建法案中雖未提及藍氫,但當中80億美元會用於設立最少4個「潔淨氫氣區域中心」。
豪沃思說:「這是對各政府的一個警號,唯一應該獲公帑用於投資的『潔淨』氫,是真正由淨零排放的風能和太陽能生產的氫。」
(法新社/衛報/華爾街日報/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