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遙遠興趣」 太陽花反修例撐學生
余英時曾形容自己對政治僅「遙遠的興趣」,會觀察、評論,但不會參政。他一生堅持自由民主價值,反對專制獨裁統治,時常投書評論兩岸政治。從台灣太陽花學運到香港佔中、反修例運動,他都支持學生,但曾提醒抗爭方式要有「修養」,以和平手段給執政者施加壓力,用選票制裁不合理政府。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余英時在美國學術界發起聲援活動,於《紐約時報》刊全版廣告支持中國民運。之後大批知識分子與學運領袖逃美,在他推動下於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學社」安頓。六四學生領袖王丹昨發文表示,余英時離世是學術界和華人社會重大損失,「先生一生以學術功力連結自由理念,埋首經文的同時不忘社會關懷,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和精神領袖」。《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胡平形容,余英時「堪稱人文精神的典範,是大陸流亡知識分子的忠實友人」。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周保松昨撰文悼念,透露自己上周才收到余英時來信。周6月底將一封長信連同最後一期《蘋果日報》寄給余,感謝其以一生之力推動自由主義在中國發展。余在回信中表示,早已注意到香港情況向民主自由反面進展,短時間內大概不易改變,「但我始終相信:人類文明正途不可能被少數自私自利的人長期控制」。他又說,「以香港人的覺悟程度而言,也決不甘心作奴隸或順民。但人的主觀奮鬥是極重要的,決不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