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鞋
【明報專訊】//怎樣認識/
天天穿,不太為意。
直至最近鞋子破了,才買雙新的
//第一印象/
貴。一雙名牌球鞋動輒過千元
//喜歡指數/
★★★☆☆
//對它的改觀/
(1)樹皮鹿皮也成鞋
人類最早期的鞋子是以
樹皮、樹枝或野草,
用藤條綑在腳下而成。
在阿拉斯加等嚴寒地區,
不適合穿涼鞋,因而有鹿皮鞋
(2)三寸金蓮 鞋比手掌小
宋元明清時期,
社會以腳小為美,
富家女童四五歲起便纏足或裹腳。
一雙「三寸金蓮」
比成年人的手掌還要小,
長約十厘米左右。
有句話叫
「裹小腳一雙,流眼淚一缸」,
印證纏足的痛苦辛酸
(3)鞋子是身分象徵
在古代,不是人人有機會穿鞋子。
古希臘時代,
奴隸被認為是社會最底層,
不允許穿鞋子;
富人則有華美鞋子可穿,
更會請人幫他們把新皮靴「穿鬆」,
免新鞋磨腳
Q1. 你喜歡現在常穿的鞋子嗎?
☆☆☆☆☆
Q2. 描寫你現在穿著的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3. 你覺得鞋能象徵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徵博引
洛夫〈寄鞋〉
間關千里
寄給你一雙布鞋
一封
無字的信
積了四十多年的話
想說無從說
只好一句句
密密縫在鞋底
這些話我偷偷藏了很久
有幾句藏在井邊
有幾句藏在廚房
有幾句藏在枕頭下
有幾句藏在午夜明滅不定的燈火裏
有的風乾了
有的生霉了
有的掉了牙齒
有的長出了青苔
現在一一收集起來
密密縫在鞋底
鞋子也許嫌小一些
我是以心裁量,以童年
以五更的夢裁量
合不合腳是另一回事
請千萬別棄之
若敝履
四十多年的思念
四十多年的孤寂
全都縫在鞋底
後記:
好友張拓蕪與表妹沈蓮子自小訂婚,因戰亂在家鄉分手後,天涯海角,不相問聞已逾四十餘年;近通過海外友人,突接獲表妹寄來親手縫製的布鞋一雙,拓蕪捧着這雙鞋,如捧一封無字而千言萬語盡在其中的家書,不禁涕淚縱橫,唏噓不已。現拓蕪與表妹均已老去,但情之為物,卻是生生世世難以熄滅。本詩乃假借沈蓮子的語氣寫成,故用辭力求淺白。
作者透過鞋子,在詩中寫道人生在世,面對生離死別、人間滄桑之情。詩句「密密縫在鞋底/這些話我偷偷藏了很久/有幾句藏在井邊/有幾句藏在廚房/有幾句藏在枕頭下/有幾句藏在午夜明滅不定的燈火裏」,既寫出「我」縫鞋的情景,也寫出自己縱有千言萬語,卻無法表達。鞋子象徵相思之情,也表達「我」的心意,「合不合腳是另一回事/請千萬別棄之」,一物一情,情物共融,因而最後道出「四十多年的思念/四十多年的孤寂/全都縫在鞋底」。
文:袁志敏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5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