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要教防假新聞 常識教師盼教局有指引
【明報專訊】教育局早前向學校發出國家安全教育指引,預告各科課程內容將結合國安教育元素,前日進一步公布多8科國安教育課程框架。在最新常識科課程框架中,教育局要求高小學生要明白例如「假新聞」等「不正確的資訊」對個人、社會和國家可造成的影響。有小學常識科教師對如何分辨「假新聞」感到困惑和有壓力,期望局方提供清晰指引,否則不知道「紅線」在哪。
本港現時沒有規管「假新聞」的法例,對於教育局首次在官方課程框架中使用「假新聞」一詞,本報昨向該局查詢確實定義為何、在未有法例下使用有關字眼是否恰當等,局方沒有正面回應。
被問假新聞意思 教局:立會有討論
教育局表示,在資訊科技普及的年代,世界各地均出現虛構或韋y的假新聞在網絡流傳,就虛假資訊、假新聞的意思和負面影響,香港立法會和傳媒均時有討論,如同一般市民,學生有需要明白某些資訊未必真確,並須從小培養抗禦虛假資訊的警覺及需要從多方面求證資訊的可靠性。
最新的《常識科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列明,高小的學習元素包括「明白不正確的資訊(例如假新聞),對個人、社會和國家可能造成的影響」,亦要認識如何正確地使用資訊科技和社交媒體,例如拒絕轉發未經證實和不正確的資訊。此外,課程框架建議的教學活動,包括蒐集一些電視廣告、報章或互聯網資訊,然後加以分析,例如當中的事實與意見、資訊提供者的可信度等,並討論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
教協副會長、小學常識課教師黃慕儀表示,過去教授常識課及電腦課,有教導學生明辨資訊來源是否可靠,對這方面有信心;但「假新聞」一詞過往不曾用,質疑如何分辨「假新聞」,感到困惑和有壓力,期望局方提供清晰指引,否則不知道「紅線」在哪。
被問假新聞例子 教聯:唔想逐個舉例
教聯會主席黃錦良稱,在網絡上發放資訊容易,而近年社會高度政治化,有人或基於自身立場和政見發放資訊,認為「假消息」、「假新聞」對社會影響大。他亦稱有個別傳媒在報道上嘩眾取寵,甚至失實,故要教導學生小心判斷。被問能否舉出「假新聞」實例,他回應說,「唔想逐個舉例,但總有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