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造地不加快 公營屋10年少目標8% 重申「明日大嶼」關鍵 本研社批刻意忽略棕地
【明報專訊】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研究報告,假設政府各項造地措施進度不變,預測未來10年可建成27.7萬伙公營房屋,較長策目標少約8%。私樓供應方面,報告預測2026至30年間年均落成量1.2萬伙,較長策目標每年少900個(見表)。基金會促政府精簡程序,重申「明日大嶼」是本港長遠發展關鍵。關注團體認為報告刻意低估棕地發展潛力,塑造本港只能靠填海等大型計劃造地的印象。
過去8年公屋私樓積「舊債」
欠13.5條彩虹h1.6個太古城
該報告指出,公營房屋動工量一直落後,過去8年在對比長策目標下,已累計欠10.1萬伙供應,相當於13.5條彩虹h;同期私樓亦累積欠缺2.05萬伙供應,相等於1.6個太古城。
除「舊債未清」,未來供應亦恐不達標。報告假設政府若按目前進度推展各新發展區及土地改劃程序,於2021至30年間的公營房屋總供應量為27.74萬伙,較長策30.1萬個的10年總供應目標低8%。
5年後私樓料年均少900伙
報告預測,若能提前兩年完成新發展區及土地改劃程序,以及每年額外增加5%單位,公營房屋總供應量可增至32.93萬伙,達長策要求。若以最悲觀情G預測,總供應量料減至23.52萬個,較長策目標少22%。
私樓方面,報告預測未來5年年均落成量為1.5萬伙,但到2026至30年間,假設政府進度不變,則每年僅約1.2萬伙供應,較長策年均目標少900個;若要達標,各新發展區及鐵路項目進度需提前一年完成,以及私人項目需額外增5%單位供應。
籲精簡改劃審批「基建先行」
基金會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稱,過去20年本港無展開大型造地計劃,令土地儲備乾涸,促政府「雷厲風行」加快推展新發展區及土地改劃,並精簡審批程序,建議政府就各新發展區設專項辦公室,加快協調部門,並落實「基建先行」,加快興建11號幹線、屯門繞道、北環線等交通基建。葉文祺又重申明日大嶼是本港長遠發展關鍵,可成為催化劑改變土地業權人預期,有助解決在造地過程中潛在的清拆及重置問題。
本研社批未探討地產商拖延發展土儲
塑造只能靠填海印象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認為,報告主要以政府現有計劃及「熟地」作估算,忽略未來潛在的新增供應,估算粗疏。他說,現時新界有七成棕地屬兩公頃或以上、可整合的棕地群,報告忽略棕地發展潛力,刻意塑造香港只能靠填海等大型計劃造地的印象,亦無探討發展商拖延不發展的私人土儲。
發展局長黃偉綸昨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稱,新發展區從發展到入伙往往需時十多年,當局已採取措施包括透過私人參與加快推展,並會研究盡可能縮短技術研究時間、加快法定程序等。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