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鯁喉」 暴露貨運危機

[2021.03.26] 發表
在蘇伊士運河擱淺的台灣長榮海運公司超大型貨櫃輪「長賜」號到周四仍未脫困,河道一邊有挖掘機挖掘河岸,試增貨櫃輪移動空間。(法新社)
有埃及官員周四(25日)到蘇伊士運河視察讓貨櫃輪「長賜」號脫困的工作情况。(法新社)

台灣長榮海運超大型貨櫃輪「長賜」號(Ever Given)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後,昨仍未脫困,連續第3天堵塞運河雙向交通。該船規模龐大且滿載2萬個標準貨櫃,被形容有如「擱淺鯨魚」,有專家指未來周日和周一潮漲若船身未能浮起,或有必要卸除貨櫃,過程可耗時數周。蘇伊士運河每天處理約三成全球貨櫃運輸量,亦是石油運輸的一大航道,有航運業媒體粗略估計,運河阻塞每天可造成96億美元損失。布蘭特原油周三急升6%至每桶逾64美元,扭轉近期跌幅,昨日稍微回落至逾63美元。

「長賜」號由長榮海運營運、日本正榮汽船持有,周二(23日)從紅海進入蘇伊士運河時遇上強風和沙塵暴,導致船身擱淺。正榮汽船昨日為此致歉,並稱要移動該船「極為困難」,船上有25名船員,全為印度籍,事件沒造成傷亡或漏油,船上滿載2萬個標準貨櫃,載有運往歐洲市場的貨品。

下周大潮水位升 盼增迴旋空間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昨宣布暫停運河交通,已出動8艘拖船嘗試移動「長賜」號,又提到周三有13艘船向南航行,現停在一個湖泊等待運河解封。荷蘭公司Boskalis正嘗試移動該船,行政總裁貝爾多夫斯基(Peter Berdowski)表示,要說這項工作何時完成仍言之尚早,暫未能排除要花數周時間的可能性。他形容船身有如「擱淺的巨大鯨魚」,或有需要出動剷泥車挖掘河岸和拖船之餘,同時卸除貨櫃、汽油和水減輕船身重量。

「長賜」號GPS信號顯示,過去24小時其位置只有微小變化。2012年負責令觸礁的豪華郵輪「歌詩達協和號」浮起的專家斯隆(Nick Sloane)認為,未來周日和周一將出現大潮,有助提供更多移動空間(詳見另文)。

部分貨船擬改經好望角 航程延長

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和紅海,從而連接印度洋,提供歐亞之間的直接航線,船舶毋須繞過整個非洲。該運河的航運服務商之一Leth Agencies指出,最少150艘船因運河阻塞而航程延誤。有航運專家向路透社稱,若運河接下來24至48小時仍看似無法解封,部分航運公司或被迫改道駛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這樣航程就需延長約一周。改道勢令船運成本增加,航程延誤引起的保險索償預料亦將接踵而來。

蘇伊士運河每天處理約三成全球貨櫃運輸量,佔全球所有貨物貿易總量約12%。除了從中東運往歐洲和北美的原油,該運河近年亦成從俄羅斯運油到亞洲的一大通道,全球約一成石油通過該運河和相關的管道網絡。

能源分析公司Vortexa高級貨運分析師里奇耶(Arthur Richier)指出,今次阻塞或影響10艘油輪,約1300萬桶原油。航運業專報《勞埃德船舶日報》粗略估計,該運河西行流量每天價值約51億美元,東行則為45億美元,意味每天造成的損失可高達96億美元。

衝擊運費油價 全球連鎖反應

有代理商和航運分析師指出,運河阻塞或造成歐洲港口數天的積壓,並加劇亞洲貨櫃短缺,導致運費飈升。埃奇(Philip Edge)是一間英國貨運代理商的行政總裁,有貨物因此延誤,他形容今次是「大問題」,因為幾乎所有從亞洲到歐洲的貨物都駛經該運河。歐洲港口下周亦可能出現樽頸,因要同時應付因今次事件延誤的船,以及從其他地方如期抵達的船。有專家指基於有貨物庫存,石油亦有其他來源,相信供應短缺的風險不大,但亦可能尤其影響部分行業,如現時半導體短缺已打擊汽車生產。(路透社/彭博社/衛報/金融時報)

更多國際要聞
朝鮮指成功試射新研發戰術導彈
朝鮮官方傳媒昨日指,試射了新研發的戰術導彈。朝鮮《勞動新聞》公布周四試射導彈的照片,指這款新型導彈在現有技術作出修改,彈頭重量提高至2.5噸...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