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標點:領帶

[2021.02.26] 發表
(插圖:張欲琪)

【明報專訊】我聽過這一句話:打領帶吧,給人專業的感覺。這令我想起母校的一段往事。

關於母校,除了少數好老師外,還依稀記得難以令人理解的校規,譬如說女生的短襪不可高於腳眼3吋,譬如男生的皮鞋必須刷得反光,又例如低於21度必須穿校褸、不可以把書抱在胸前。令我印象猶深的,是當校舍對面開了特殊學校以後(同一辦學團體主辦),校長為了街坊懂得識別兩間學校的學生,我校必須打領帶,即夏季時穿短袖白襯衣,然後打領帶;用一條領帶,區分所謂正常與異常。我記得教我中國歷史的女教師,因為不滿校長威迫她們必須穿裙子上學,於是頂撞校長,幾年之後,老師離職了。我永遠記得這不畏強權的一刻,彷彿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正人君子不是單靠衣裝

所謂正人君子,實際上不是單靠衣裝。打了領帶,不代表專業。頭戴假髮,就是公正無私、為公義執言的律師?誰都知道是癡人說夢。教師身教言教,無可厚非,但身教言教的豈止教師?所謂父母官、父母,甚至街上每一個長者、成年人,有誰不被下一代看在眼裏?難道應該用條文、規則規範所有人?尊重是雙向的,根基是信任。我信任你懂得分寸,當然有時候人不免失分寸,但應加以提點,而非因此用規條勒住所有人。打了領帶,不代表就是好學生,反過來說,不打領帶了,就應該被人看不起?穿上裙子,就代表端莊?更甚的是,所謂專業形象,究竟是用什麼價值觀構建而成?需知道「相規以善、和而不同」是中國文化可貴精神。

至今母校仍然規定男同學夏天打領帶上學。如果當中仍然存在所謂「非我族類」的區分意願,大概是罪惡一種。遠看中環,每位男士都打領帶,而且彷彿很帥。我想起念小學時,收到第一條領帶,頸的部分有膠帶,不用打結。父親跟我說:「長大了,可打領帶上學。」很多年後,我才知道,我多渴望回到那天的心境,渴望長大,並確信長大後所有東西都一定美好。

.呂永佳 -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著有《無風帶》、《午後公園》、《而我們行走》、《天橋上看風景》、《我是象你是鯨魚》。曾獲中文文學雙年獎、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青年文學獎等。現為中學中文科科主任。

文:呂永佳

插圖:張欲琪

[語文同樂 第493期]

更多教育
時代沉思.掉了鼻子的官員:果戈里的批判與想像
【明報專訊】在英國讀書的時候,星期日的早上總會在宿舍一邊喝咖啡一邊做一件事,就是看電視學俄文,雖然現在只剩下一句俄文的記憶,但回想起來還是有... 詳情
閱讀篇章:〈元宵〉——格非
【明報專訊】(第1段)春福在一次事故中被機器斷了雙腿,從千里之外的福建回到我們的小村子裡來了。當時我們正在讀小學,電影《海霞》的上演,使我們... 詳情
閱讀篇章:實戰篇
【明報專訊】(1) 第1至2段記述了「我」面對轉學的問題,從中可見春福的為人如何?試略加說明。(4分) _______________... 詳情
【明報專訊】(1) 春福具有熱心助人的性格,「我」因轉學面對留宿問題,春福主動「拄着雙拐」到「我」家,表示諫壁鎮有一位久未聯絡的同事可以一碰... 詳情
卷二練筆:經典例子應用──屈原
【明報專訊】屈原忠君愛國,卻屢遭誣陷,其〈離騷〉反映了他對楚國腐朽政治的憤慨,對自己遭受不公而無從報國的憂怨。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經...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