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立會通過促訂港輸入外地醫生機制

[2020.12.07] 發表
日籍醫生藤川拓也2017年2月應邀加入中大外科學系任心胸外科,任職助理教授,並於中大的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執刀。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2020年9月接受訪問時表示,應主要由本地醫護處理本地醫療需要,若容許外地人無限度來港執業,會令香港失去專業門檻,本地醫護亦失職業保障。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立法會2020年11月18日通過一項無約束力的議員議案,要求制訂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新機制。議案由自由黨張宇人提出,他說如設計新機制輸入外地醫生,可減輕醫療系統負擔。香港執照醫生醫學會強調,海外醫生來港要考取本地執業資格試,才能確保水平,人手短缺不應靠輸入醫生解決。

張宇人表示,具經驗的海外專科醫生對專科外的知識已經生疏,若要求他們回港時重新應考是「有違常理、強人所難」,會減低他們來港工作意欲。醫學界議員陳沛然強調,外來醫生通過考試和實習以獲取正式專業資格的做法非香港獨有,考試可反映醫生符合水平,「這是制度的問題,與保護主義扯不上任何關係」。

熱血公民議員鄭松泰說,議案屬「趁火打劫」,質疑想為本港醫生「換血」而非「輸血」,又認為本地醫生人手不足的說法值得商榷。

根據醫院管理局,截至2020年10月共有27名非本地培訓醫生以有限度執業註冊的形式在公立醫院人手短缺的部門工作。食衛局長陳肇始稱,政府為本港醫生人手不足茷獢A單靠本地供應及挽留人才不足夠,需同時鼓勵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在公營醫療機構執業。

陳肇始:本地人才供應不足夠

香港執照醫生醫學會發聲明稱,歡迎非本地訓練醫生透過執業資格試取得本地正式註冊,認為考試是唯一公平及客觀的方法去考核醫生能力。該會主席馬思特稱,公共醫療面對人手短缺問題,「重複將焦點放在『輸入』海外醫生,無疑是分散對真正問題的注意力」,舉例包括公營醫療撥備不足等。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專科輪候 治療時間增

醫管局2020年9月發表2019/20年度「關鍵績效指標報告」,穩定個案的電腦掃描檢查(CT)輪候時間由2018/19年2.2年急增43.5%,至3.2年;穩定個案的乳房造影檢查輪候時間升13%,至3.5年。八大專科門診的穩定新症,除骨科外,7科的輪候時間均增加,內科增12%,至輪候2.5年。

醫學會副會長麥肇敬稱,公院疫情下大減服務,有可能延誤診斷和治療,促醫管局善用儲備外判影像診斷檢查至私營機構。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局方需作較整體檢討,包括如何分流需求至社區,例如加強與社區藥房的聯繫以減專科門診壓力、如何動員私家人力協助處理恆常服務需求等。

◆政府處理 醫生人手不足措施

1. 增本地供應

·政府大幅增加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醫科生培訓學額,過去10年增幅達九成

·2019至2022年教資會3年期內,政府每年增加醫科生的資助培訓學額60個

·政府考慮會否進一步增加下一個教資會3年期的醫科培訓學額

2. 醫院管理局措施

·醫管局會聘請所有合資格的本地醫科畢業生,給予他們長達9年的合約,並提供相關專科培訓,預計未來5年將有逾2000名醫科畢業生成為註冊醫生

·研究改善「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鼓勵更多資深醫生在退休後以合約形式繼續工作

·為現職醫生提供更多晉升及培訓機會

3. 醫委會措施

·2014年起執業資格試由每年一次增至兩次,以及修訂執業資格試的若干豁免要求

·2018年3月通過的《醫生註冊(修訂)條例》將有限度註冊的有效期和續期有效期由不多於1年延長至不多於3年

(資料來源:食物及壎竻蔽瓥粉F始 11月18日立法會發言)

◆促制訂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新機制(圖)

■模擬試題

◆延伸回應題

「放寬海外醫生於本港執業的門檻,是解決本地醫生人手不足(A)的最佳方法(B)。」你同意嗎?

↑(A)可針對本地醫生人手不足的原因,比較放寬執業門檻與其他政策就解決該原因的優劣

↑(B)題目為暗比題,須提出比較準則,如全面性、可行性等,比較不同政策

同意:

•有效即時增加人手

從時效而言,現時香港醫生人手短缺,病患輪候時間長,如資料提及穩定個案患者於公立醫院輪候電腦掃描檢查時間達3.2年。放寬海外醫生於本港的執業門檻,可增加海外醫生來港工作的意欲,即時減輕本地醫生人手壓力。相比起增加醫科學生名額,一名醫科學生由入學至畢業最少需6年,而且未計及專科培訓的時間,因此放寬引入海外醫生於本港執業的門檻較能即時解決本地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

•長遠達至醫療人手穩定

放寬海外醫生本港執業門檻後,他們在港執業不用再經過繁複的考核,程序簡化,大增海外醫生來港的誘因。長遠而言有助穩定本港醫療人手,減低本港醫療資源負擔,並提高服務水平。相對起重新聘用已退休的醫生,雖然可解一時之急,但長期而言醫療人手不足問題仍難以解決。

不同意:

•爭議大 難通過

香港跟內地或海外的醫生考核內容不盡相同,放寬執業門檻或惹醫療專業資格爭議,更可能影響公眾對醫療系統的信心,相關建議可能難以通過,可行性較低。資料提及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認為,若容許外地人無限度來港執業,會令香港失去專業門檻,本地醫護亦失去職業保障。相反,增加醫科生培訓學額,既能中長期紓緩醫生人手短缺,亦有助培訓本地專才,爭議較小,可行性亦較大。

•治本方法是增醫療資源

公共醫療系統面對人手不足問題,關鍵原因之一是公私營醫療資源失衡,公立醫療系統醫生的工作量及壓力太大,以至流失率高。若政府投放更多資源於基層醫療,如加強社區健康檢測計劃等,能有效減低住院、急症室、專科服務的壓力,有助減少醫生流失率,紓緩醫生人手不足問題。相反,即使放寬海外醫生於香港的執業門檻,如政府的醫療資源仍未能用得其所,醫生的工作壓力未得紓緩,醫生流失率高的問題仍未能解決,難以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顧問教師:鄧婉君老師

[通通識 第680期]

更多教育
Data解密:樂齡科技
【明報專訊】嶺南大學於2019至2022年推行「嶺大賽馬會樂齡科技與智能安老計劃」,希望提升社會對樂齡科技及智能安老社會的認識。該計劃於20... 詳情
你識唔識:警不展編號裁違人權法
【明報專訊】7名市民、香港記者協會早前就防暴和速龍小隊警員多次在反修例示威中不展示警員編號提出司法覆核。高院2020年11月19日頒下判辭,... 詳情
配對題: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11月初到訪深圳、廣州,與當地官員討論推動大灣區建設及深港合作,當中涉及深港創科合作。創科企業發展日益重要,以下是全... 詳情
【明報專訊】1.在2020年11月23日國際游泳聯賽(ISL)總決賽中,香港女子游泳運動員何詩蓓推前由她保持的哪一項游泳200米短池亞洲紀錄... 詳情
【明報專訊】歡迎全港中小學生參加 ■第四回合比賽 日期:2020年12月7日至18日 參加辦法: 以個人電郵於明報通...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