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疫情下的學習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情下,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市民都受影響,學生也不例外。本港有機構於2020年3至4月訪問逾900名高中生及大專生,了解疫情對他們學習的影響,下列為調查所得部分數據。
.相關議題:電子學習的效能與限制
◆新冠疫情對學習的負面影響(圖)
◆新冠疫情構成學習壓力(圖)
◆知識增益
校長:停課打亂學生生活
在新冠病毒疫情、社會事件影響下,港人心理健康備受關注。社企「香港開心D」委託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於2020年9月以網上調查研究港人快樂狀况,收回1827份有效問卷。「香港開心D」多年來做過同類調查,2019年「開心指數」6.15分(10分滿分),為10年最低紀錄,2020年為6.16分,微升0.01分。調查認為結果顯示港人開心指數仍低迷,當中過往開心指數最高的學童,2020年成為「最不開心」一群。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表示,學校停課致學生社交活動減少、打亂生活規律,學童身心狀况難免受影響,建議學校加強在校學生情緒教育、應對負面情緒問題,並加強師生溝通、洞悉學生心理所需。
◆新冠疫情構成學習壓力的來源#(圖)
◆在家學習的問題(圖)
◆有助停課期間學習的技能(圖)
(註:2020年3至4月以網上問卷調查香港761名高中生及161名大專生)
(資料來源:「疫情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調查,恒生—聖雅各福群會青年職學平台—「I am…」,2020.05)
◆解讀
? 圖表顯示,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不論是高中生或大專生,學習也受到負面影響。兩組別皆有超過八成受訪者表示,疫情下他們的學習受到較大負面影響。由此可見,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可能影響高中生及大專生的學業。另外,分別有超過四分之三受訪高中生及大專生表示,疫情令他們有學習壓力。
? 調查機構列出疫情下8個學生學習壓力來源,其中最多受訪者選擇的4項為:一、停課期間在家未能有效溫習;二、多次停課拖慢了學習進度;三、在家學習時需要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四、停課期間未能適應網上學習模式。「停課期間在家未能有效溫習」對受訪高中生(73%)及大專生(65%)而言,均是最大的壓力來源;其次是「多次停課拖慢了學習進度」,分別有71%受訪高中生及56%大專生認為,這是疫情構成學習壓力的來源。值得留意的是,有37%受訪高中生表示「停課期間未能適應網上學習模式」,但有41%受訪大專生稱這是疫情構成學習壓力的來源,比高中生稍微多出4個百分點。
? 至於在家學習的問題,問卷以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 5分代表「非常同意」。不論是受訪高中生或大專生,「長期在家,生活變得不規律,使學習或溫習時精神不足」的評分都超過3.5分,即大部分受訪者同意這是在家學習的問題;其次是「環境不理想,如家人嘈吵、環境狹窄等,致精神難以集中」,整體平均約為3.5分(中學生3.46分;大專生3.56分)。
? 至於疫情下,學生認為有助停課期間學習的技能方面,不論是「適應能力」、「數碼應用技巧」或「解難能力」,受訪大專生的評分均比受訪高中生為高(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以適應能力為例,受訪大專生平均給予4.46分,受訪高中生為4.25分,相差0.21分;對「解難能力」的評分兩者相差較遠,受訪大專生評分3.98,受訪中高中生為3.73分,相距0.25分。此外,在3項技能中,不論是受訪高中生或大專生,都認為「適應能力」是最有助他們在停課期間學習的技能,其次是「數碼應用技巧」,最後是「解難能力」。
●思考問題
1. 你認為有哪些因素影響本港青少年的抗逆能力?
2. 「要提升本港青少年的抗逆力,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為重要。」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句話?解釋你的答案。
文:蔡嘉嘉老師
[通通識 第6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