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看通識:驢友
【明報專訊】「驢友」是內地網絡用語,泛指愛好旅遊、遠足及戶外運動的人。有說這用語源自「驢友」跟「旅遊」或「綠友」的國語讀音相近,有愛好大自然、旅行同好者之意。驢在中文多作貶詞,如黔驢技窮,亦有說網友們以自嘲口吻,以驢子刻苦耐勞、樸實獨立的特質比喻背包客出行時的情G。
◆概念化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 與個人主義相對,集體主義包括個人須服從家族以至國家的集體決定。
自然遺產(Natural heritage)
- 現時中國有14項自然遺產,包括武陵源、天山等。
公民素質(Quality of citizen)
- 衡量公民素質的標準很多,包括市民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或社會標準、市民是否關心社會以至國際事務如環境、人權等。
具中國特色的「背包客」
據《中國旅遊報》2013年的報道,內地的驢友文化源自西方的「背包客」(backpacker),即只背茩I包長途旅行的遊客。隨茪玻p網文化的發展與中式文化的融入,內地的背包客具有中國特色,如外國的背包客大多獨自出行,或二至三人成行,然而中華文化較強調集體主義,內地驢友出遊的規模可達50人,驢友們通過網絡互相聯絡,然後集體出遊,既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意思,亦因中國人較強調集體歸屬感,並享受由此帶來的安全感。
戶外運動意外頻生
驢友文化愈來愈普及,同時亦發生更多意外,如有驢友擅自攀岩或穿越險山,釀成失蹤、傷亡等。2020年8月,兩名驢友到四川樂山市峨眉山後山探險後失去聯絡。因環境複雜,加上天氣惡劣,搜救行動十分困難。搜救組終在8月14日成功搜救兩名男子,行動長達52小時。二人因擅自進入未開放區域,違反《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需承擔約2萬元人民幣(約2.3萬港元)搜救費用。
《新民晚報》2020年8月引述旅遊研究專家、上海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樓嘉軍表示,野外探險興起,更多熱中野外旅遊的人選擇複雜的路線,但相關路線的管理和安全配套不足,造成意外頻生。報道指出,按地區分佈,意外集中在多山地區,雲南、四川的高山峽谷、湍急河道更是意外黑點。
內地官方倡文明出遊
2017年,3名驢友攀爬屬世界自然遺產、江西省三清山核心景區內的巨蟒峰時,使用電鑽、岩釘協助攀爬,嚴重損狴阪祚p的岩石。2019年12月,江西省上饒市中級法院判罰3人賠償600萬元人民幣(約695萬港元),其後省高級人民法院就被告提出的上訴維持原判。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多次提出文明出遊,如不要破壞文物、愛護環境等。2019年,長三角三省一市更發布統一的旅遊誠信「紅黑名單」,以獎懲措施鼓勵文明出遊。
[通通識 第6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