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設案件資料庫 助傷病工友爭權益
【明報專訊】律師和工會職員處理工傷索償案件時,需要搜尋類似案例參考,最耗時的是要找出每個案例中影響賠償額的眾多因素,他們需要將整份判案書由頭到尾閱讀一遍。有本地初創公司正在建立一個專門收錄這類案件及其精要的資料庫,希望協助律師和工會職員節省時間。這個資料庫初期靠人手來輸入有關案件及其精要,但短期內將會交由人工智能(AI)軟件來處理,變成完全自動化運作。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劉焌陶
銳法(Litex Limited)共同創辦人陳洛穎表示,律師和工會職員要翻查以往本地的工傷(Employee Compensation, EC)和人身傷亡(Personal Injury, PI)案例,都是在本地司法機構屬下「法律參考資料系統」(https://legalref.judiciary.hk)中搜尋。但他們很多時只想找這類案例的精要(key factors,每宗案件約有25個),例如:當事人年齡、職業和收入、身體哪部分受傷、傷殘程度,或可以康復程度,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康復,治療費用是多少,賠償額多少以及如何計算,該宗案件有什麼醫生,法官是否接納那些醫生證人的供辭等,作為自己正在處理案例的參考,例如賠償額多少才算合理,應該接受和解或上訴。他們因此而需要將每個案例的整份判案書閱讀一遍,消耗相當多時間和精神。
助律師工會職員快速搜尋相關案件
她續稱,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建立一個資料庫EC Bank,收錄所有工傷和人身傷亡案例的精要,以方便協助工人索償的律師和工會職員。近幾個月,公司一直用人手閱讀判案書,在每宗案例中找出其所有精要,然後輸入EC Bank內,至今已將約500個案例的精要輸入EC Bank。
不過,這些判案書每篇都相當長,靠人閱讀和歸納精要,每篇需時30至45分鐘。香港每年大約有3.6萬宗工傷案例,以及100多至200宗人身傷亡案例,若一直倚靠人手閱讀、歸納精要和輸入EC Bank內,顯然是無法跟上新案例產生的速度。
公司真正目標是利用一套人工智能軟件,自動定期到「法律參考資料系統」中找出新出現的工傷和人身傷亡案例,下載其判案書,自動歸納及提取精要,然後輸入EC Bank。公司月前已經選定使用Google的軟件BERT,因為這軟件具備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歸納及提取精要較準確。他們以人手閱讀和歸納的大約500個案例,同時也是用來訓練BERT。
運用AI軟件 將來自動提取案件精要
共同創辦人楊子樂表示,經過100宗案例的訓練,BERT準確率已可達到80%至90%,但EC Bank最終目標是要商用及收費,要求的準確率較高,所以現時已經過約500宗案件的訓練,暫時仍未交給BERT處理來代替人手。
未來或建刑事案量刑資料庫
暫時EC Bank仍在建立和完善階段,一兩個月內將會開始讓潛在客戶免費試用,預計明年初才正式推出及收取月費。公司估計,客戶主要是中小型律師樓及工會,兩者的戶口可能有分別,工會戶口界面可能較簡潔,抽起部分較少用的精要,收費相對較低。公司亦已徵詢很多律師的意見,普遍都表示對這個資料庫相當有興趣。
另外,公司月前已參加香港科技園為期一年的前期培育計劃STEP,未來可能會運用同一個概念,來建立一個刑事案件量刑資料庫,給專門處理刑事案件的律師使用。舉例說,可能有人被控告危險駕駛,他的律師就可以在資料庫內找出同類案件的量刑作參考,來建議當事人應該認罪或上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