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牛肉疫境漲價一成 乾貨供應減價格升5%
【明報專訊】加拿大食物業在新冠肺炎疫潮下受影響﹐以至全國的食物價格都出現上脹。據加拿大統計局本周的數據顯示﹐一般物價的通脹率幾乎接近零﹐食物的通脹率則達3%。
百福超市的張先生表示﹐豬肉﹑牛肉的來貨價格較疫情上升。豬肉升了10%﹔牛肉在2﹑3個月前則更升了20%﹐最近雖已稍稍回落﹐但幅度亦只是10%﹐仍未返回原來水平。
眾所周知﹐豬肉﹑牛肉來價升﹐因有大型肉類加工場爆發疫情而被迫關閉﹐影響供貨量。至於雞肉價格則相對穩定。
此外﹐由於飛往加拿大的航班減少﹐一些如東菇等的乾貨從國外輸入供應量亦減少﹐價格也上升了5%左右。
航班減少影響的不止乾貨﹐還有活魚。經營魚類批發的葉先生就以金多寶為例﹐過去都法國經直航機到多倫多﹐運送也要十多個小時﹐如今要經滿地可入口﹐運輸時間要再多2至3小時﹐活魚實在不能承受那麼長的路程。
葉說﹐其他倚賴陸路運送的魚類﹐供貨還可以﹐但如要空運的魚類貨品﹐由於航機減少﹐即使有飛機﹐亦要與其他產品如蔬果爭位。
當被問及這會否扯高貨品價格﹐葉則表示﹐現在並非加價與否的問題﹐皆因他們有不少顧客是做餐館﹐如今餐館亦受疫情影響﹐他們當然亦被牽連。
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農作食物分析實驗室高級總監Sylvain Charlebois表示﹐疫情中所要採取的防疫措施影響每一個行業﹐食物生產及雜貨零售亦不例外。
他說﹕「由清潔到生產﹐以至分銷的每一部分都令食品業的成本增加﹐多出的成本卻被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疫情在不同階段﹐不同種類的食品就受到影響。如在6月底﹐因全國最大型的肉類包裝工場出現爆發﹐中斷供應鏈﹐令牛肉價飈升。如今其他食品如蔬果﹑急凍食品﹑乳製品也要加價。
員工的工作安全亦對食品價格帶來漣漪效應。安省種植蔬果的農場因有疫情爆發﹐指外來勞工被迫在不安全的環境下工作﹐以至被嚴格監察。
另外﹐Charlebois又表示﹐在疫情中﹐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上網購買日用品﹐但他們除支付平均約4元的送貨費外﹐平均還要多付5%至7%的服務費﹐估計今年電子銷量是去年的3倍。如這趨勢持續﹐超過200間雜貨店或要被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