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的人大 部長的政協
昨日閉幕的全國人大,一如預料般通過了兩個部長的人事更迭案,肖亞慶接替苗圩出任工信部長,胡和平接替雒樹剛出任文化和旅遊部長,但卸任的苗、雒兩人卻未有安排在人大任職,反倒是之前退役的3名軍方上將、東部戰區前司令劉粵軍、軍委後保部原部長宋普選、火箭軍原政委王家勝分別去了人大專門委員會任職,苗、雒兩人可能稍後去全國政協任職。原來,內地官場的慣例是,一般情況下,黨務官員和軍方將領退休去人大,而政府部委首腦、法院、檢察院官員退休則去政協。
查苗、雒兩人的前任去處,上一任工信部長李毅中,卸任後就是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任副主任,上一任文化部長蔡武,則是十二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作此安排的理由,據說是因為人大是負責監督一府(政府)兩院(法院和檢察院)的,被監督者卸任後立即搖身一變為監督者,恐有諸多不便。而黨務官員如地方省市區委書記,很多本來就兼任地方人大主任,到全國人大任職就駕輕就熟,如現任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原任山西省委書記兼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卸任後就轉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委。而同樣是地方官,原廣東省長朱小丹,因屬政府官員,退休後就到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當了主任。
這也造成一種現象,即全國政協的官員大多對政府部門運作十分清楚,因此,所發議政言論通常一針見血,但他們只有建言權,並無實質監督權,因此,給人的印象就是政協的議政水準高於人大,但卻是無牙老虎。而黨官和軍人充斥的全國人大則相對言論謹慎,行事也較穩重。
不過,上述安排也非絕對,也有部分政府官員卸任後進了人大,如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的近兩屆主委傅瑩和張業遂,都是退休的副外長轉任,這主要是考慮到他們的專業特長,為人大所需。尤其是外事委員會主委兼任每年兩會的人大新聞發言人,應付記者的刁鑽問題,外交官當然較黨官或軍官口才便給。
這樣的安排僅限於屆中的調整,而當人大政協換屆之年,由於大批政府官員面臨退休,不能全都去政協,人大也面臨大換血,故也有部分政府官員被安置到人大任職。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現在就任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主委。
至昨日,十九大選出的204名中委中,已有38人職務有變,其中18人退休、革職或降職、死亡,而涉及港澳事務的官員就佔了3名,包括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降為副主任,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降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主任,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跳樓身亡。
駱惠寧則由全國人大閒職翻生空降香港,十九大上已退出中委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夏寶龍成了中央委員張曉明的上司,3年間,中央港澳協調小組除組長韓正一人外,恍似換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