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經濟危機夾擊 管治添混亂
黎巴嫩貝魯特曾有「中東巴黎」之譽,但上世紀一場內戰令其飽受摧殘,其後一直難以走出內戰陰影,近期經濟危機加劇,再加上新冠疫情未受控,真主黨又蠢蠢欲動,今次大爆炸勢令民眾困境雪上加霜,並再一次暴露該國長期管治混亂、政令不行的弊病。
全國近半人處貧窮線 三成人失業
黎巴嫩近年政經不穩,去年10月,全國至少70個城市爆發反政府示威,不滿政府貪污、缺乏基建及長年供電不穩,總理薩阿德(Saad Hariri)辭職。但他下台後局面並無改變,經濟危機加劇,食物價格漲了80%。官方數據顯示,全國近半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35%人口失業。今年3月,黎巴嫩政府首次撇債。該國債務達920億美元,接近GDP 170%,比例為全球最高之一。
自今年3月,該國物價差不多增加兩倍,黎巴嫩鎊貶值近80%,人民百上加斤,反政府示威亦不時出現。新冠疫情亦令該國疲於奔命,全國暫時逾5000宗確診,65人死亡,醫療系統瀕崩潰,政府上周才宣布再封城抗疫。外界擔心今次爆炸將進一步將該國推向崩潰邊緣。
黎巴嫩長年管治危機跟該國教派四分五裂不無關係。黎巴嫩有至少18個獲承認的宗教派系,當中以基督徒馬龍派、伊斯蘭教遜尼派及什葉派為三大教派。國會議席按各教派比例分配,政府及公共機構職位亦由主導教派分配。
按規定,總統必須由馬龍派出任,總理為遜尼派,議會議長則為什葉派。這樣的政治體系變相加深教派間的裂痕,政客都只照顧其教派利益,而非考慮國家整體利益,令該國長期癱瘓。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