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詠詩坦言疫苗非靈丹妙藥
戴口罩保距離是生活新常態
【明報專訊】加拿大首席醫療官譚詠詩醫生昨(4日)表示,公眾要接受一點,即未來口罩會成為生活中陪伴我們的一樣物品,大家只要去到人群或有多人的密閉空間,都要戴上口罩。就算是小朋友也會推薦他們戴口罩,但也能理解幼童對戴口罩的抗拒。
「學校將會是我們要陸續重開的機構中最繁忙的一個,各方面高度關注可以理解。而已知數據顯示,10歲以上的孩子,他們傳染病毒的機率已經和成人無異,而幼童也不是完全不傳染。從這一情況上來說,學生都應該戴口罩。」
除此之外,學校也會加強課室的通風,在學校走廊內標註行走方向減少人群交錯而過等。
對於大家寄予厚望的新冠病毒疫苗,譚詠詩醫生表示,正在研製的疫苗提供了希望,但並不意味着它是靈丹妙藥,更不可能立即結束疫情。
加拿大公眾衛生局(PHAC)預計,這場席捲全世界的疫情會至少持續一年,甚至還可能持續2年甚或3年。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的臨牀試驗中,有超過20種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的疫苗,在最佳情況下,到年底可能會批准一到兩種廣泛推廣使用。
但是傳染病和大流行病專家說,數十億劑疫苗被批准生產、分配和管理,需要一段時間。卑詩大學的重症監護專家和疫情研究人員Srinivas Murthy博士說,世界上從未有過以這種速度或規模進行的疫苗研發計劃。
譚詠詩醫生表示,疫苗只是對付疫情的一部分,人們必須繼續集中精力採取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措施來控制疫情,包括保持身體距離和洗手。
「疫苗很多時候只能讓人避免出現嚴重的症狀,卻不能百分百地讓人免受感染,所以更好的措施還是切斷病毒的感染路徑。」
要看病毒檢測的能力以及隨後的隔離檢疫狀況。目前所謂的「疫情受控」,是指每當有人群爆發病毒傳染狀況時,當地衛生部門能夠迅速行動將其控制,不使其擴散。
「但如果有很多這樣類似火頭的人群爆發,當然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已經超出了當地衛生部門的控制能力,那我們就會密切關注了。」
譚詠詩醫生表示,對於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肺炎接觸者的手機程式「新冠病毒警報」(COVID Alert),即便它只能在較新款的智能手機上運行,它依舊是對抗新冠病毒的眾多有效工具之一。
110萬人下載「病毒警報」手機程式
政府方面表示,至周一為止,已有110萬人下載了該程式。譚詠詩醫生表示,即使不是很理想,我們也需要使用一切必要的工具來對抗新冠病毒。
這款在上周發布的手機程式,使用藍牙技術與附近的手機交換信號。如果某位已經下載並使用該程式的人被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則由公共衛生機構為其提供一個一次性的密鑰,此人的手機便會向過去14天內,與此人手機距離在2米範圍內且停留時間至少15分鐘的每一個手機,發送提醒警告,但前提是,其他人的手機也同樣裝有這一程式。
而且該程式僅適用於最近5年上市的手機,因為它需要相對較新的操作系統。
批評人士稱,這造成了新的貧富不均,因為較貧窮和較年長的加拿大人無法使用該科技,因為他們使用的手機往往是舊款,而這兩類人卻偏偏又是更容易遭受病毒感染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