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空氣可播毒 239科學家聯署促世衛改防疫建議
【明報專訊】《紐約時報》上周六(4日)報道,239名來自32個國家或地區的科學家聯署公開信,表示證據顯示空氣中的微粒可傳播新冠病毒,促請世衛修改防疫建議,公開信本周稍後會刊登於科學期刊。專家批評,世衛對「空氣傳播」的定義狹窄過時,影響控疫。
斥「空氣傳播」定義過時 礙應對
世衛直至6月29日的最新評估仍稱,新冠病毒只會在「醫療程序」產生氣霧(Aerosol,又稱氣溶膠);或飛沫體積小於5微米時才會出現空氣傳播,在那些情G下才需要N95等級的防護口罩。
不過,《紐時》訪問近20名科學家,包括12名世衛顧問和數名有份制訂指引的世衛委員會成員,質疑世衛對空氣傳播定義太僵化。相關專家認為,不論是附茤饈f人打噴嚏噴出的大型粒子,抑或可飄過整間房距離的細小呼氣飛沫,新冠病毒都可能通過空氣傳播和令吸入者受感染。
弗吉尼亞理工病毒空氣傳播專家馬爾(Linsey Marr)稱,世衛對「空氣傳播」的定義已過時,她說科學家早在1946年便知道咳嗽及說話亦會產生氣霧。哈佛大學傳染病學家哈納格爾(Bill Hanage)稱,一般人認為空氣傳播代表飛沫可懸於空中數小時仍可造成感染,又或可在街上飄浮和飄入家居,但新冠病毒並非如此。專家同意,新冠病毒似乎只在人們近距離接觸下最具傳染力,尤其是室內及在「超級傳播環境」下,而這正是氣溶膠傳播的情G。
倘確認 室內有社交距離亦須戴罩
一旦空氣傳播被確定是感染一大途徑,對防疫將有重大影響,例如室內就算有社交距離也必須戴口罩。
有份參與聯署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飛沫或接觸飛沫傳播,空氣傳播主要涉及急救等在醫院的高危步驟,但並非主要傳播途徑;他說聯署旨在要求世衛勿忽視有關可能。
(紐約時報)
(抗疫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