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定格:在自然中學寫書法
【明報專訊】相傳大名鼎鼎的書法家王羲之小時候是跟從東晉著名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的。衛夫人是怎樣教授王羲之書法的呢? 他帶着小小的王羲之漫步大自然之中。天地萬物都是由一點一滴開始的。「永字八法」最高的那一點︰雖然小,卻是天地的始源,萬物的開端。衛夫人說這一點應該像「高峰墜石」。試想像一下,所謂高峰,要經過日月積累孕育而成;而第一點就是這個高峰上面的畫龍點睛。原來簡簡單單的一小點,凝聚高峰最厚重的力量,然而要下垂而僅懸在半空中,就得舉重若輕。
接下來就是一橫。讓我們寫一個「一」字。並不需拿出間尺間橫線,衛夫人說︰應該像「千里陣雲」。小小的王羲之跟着衛夫人走到廣闊的平原。天好高好高,有一行陣雲。所謂行雲流水。「一」字就是微微的波動,初起後伏的線條, 那就是中國人所謂之天人合一。 看雲去,雲如一。
那麼一豎應該怎樣寫?衛夫人提出了︰要像「萬歲枯藤」。「萬歲」兩字概括了時間,與高峰墜石的高峰所展現的空間互相呼應。我們平時看樹,喜歡看夏天樹林陰翳、豐郁的景象。然而寒冬中的枯藤,那種蒼勁、不屈,拼力延伸的氣勢,也讓我們感佩生命的力量。
永和九年的那場盛宴,王羲之沉醉在大自然之中,他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大自然原來就是王羲之最初和最後的老師。 那天在大埔海濱公園看雲,天空中就有王羲之寫的一字,教我們要有擁抱世界的胸襟。
現在又是木棉花開的季節,樹上高高懸起一朵朵象徵英雄的木棉花。在樹上固然挺拔帥氣,即使落在地上也是一場轟轟烈烈。在城市的馬路邊,我竟然還看見有人曬木棉花。木棉花曬乾以後是可以藥用的,化作春泥更護花。
除了看花,我們也欣賞一下冬季的枯藤。這是在大帽山山上一頂小平原。一株株樹椏伸向天空,又緊緊地抓着泥土,好像要訴說着,那年夏季的故事。
■作者簡介
梁璇筠
璇筠老師,作家、詩人、中學教師。香港中文大學語文教育系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碩士。著有詩集《水中木馬》、《自由之夏》;散文合集《疊印》、《情味?香港》等。
文:梁璇筠
圖:梁璇筠
[語文同樂 第4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