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中招 好大可能要離開」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可依附在扶手、門柄,一般人可減少接觸避疫,但FLNC基因變異導致肌原纖維病的郭先生不良於行,出外要扶荍艉滮~能好好步行,避無可避。他擔心摸得太多公共地方,就算不斷用搓手液都有高風險,現已甚少出門。上周五在家附近接受訪問,是他兩個月以來第六次外出。回家時,他小心翼翼用拐杖手柄按繯w,又噴鞋底才入屋,惟他乏力單腳站,其實消毒藥水不太能噴中鞋底。
7年始尋出病因 出外需扶手疫下少出街
66歲的郭先生,15年前起與遺傳的FLNC基因變異糾纏,當時他在環保署工作,一次消防演習從稅務大樓33樓走到地下,抵達後驚覺「對腳好似唔屬於自己」。他花了六七年尋病因,做過腦掃描、血液測試,更曾切除左邊大腿部分肌肉分析,都不得要領。最後病理科專科醫生李漢芝團隊研究其家族基因,終在2012年確診,成為香港第一個確診此病的家庭。他的堂兄、堂弟亦確診,妹妹有明顯病徵但不願檢測,子女年紀尚輕,暫未檢驗。
為讓肌肉保持運動,他本習慣每日游泳,但疫情下已困在家兩個月,「心情不算很差,因為我absorb(吸收)了,我也長時間習慣了單獨一個人」。現在每天起H,參與7時多網上彌撒,然後在YouTube看CNN、《紐約時報》等,了解各地疫情。
肌原纖維病會影響肌肉功能,令人不良於行,也影響心肺功能。郭先生說:「如果我中(新型冠狀病毒),我好大機會就要離開。」這類病人在疫情下比別人多一分憂慮,「如我們不為意,不知道誰是隱形患者,中了招都不知道。我們這個年紀最危險,而我又比同齡人的肺功能相對弱」。
探訪臨終病房逼面對死亡 女兒聞病情「眼濕濕」
那心態上究竟如何面對染疫甚至死亡?他說自己並非等到這一刻才準備死亡,亦認為不應刻意此刻才預備。打從得悉患肌原纖維病開始,他便強迫自己學習及面對死亡。他在2011至12年申請到臨終病房做探訪義工,首次到臨終病房,感到被投下一顆震撼彈,「我就見到個病人躺在那堙A不懂回應。我全手都是汗,最後我走出去病房,問自己,我以前工作有3至4個上司,手下有20幾30人,我都未試過有這個感覺。明明這個(病)人毫無殺傷力,究竟我怕乜?後來我反省,這是一個reflection(反射),我不敢面對日後躺在這堛熒|是我」。
及後他衝破心理關卡,在臨終病房服務接觸大大小小病人,有人這周見到,下周便走了,令他體會到要把握當下。3年前冬至,他首次向全家說自己對身後事的看法,也說了一些財政安排,「兒子無出聲,太太noted(表示明白),兩個女兒眼濕濕」。自此一家學習敞開心扉談死亡,大女現修讀社工碩士,會邀請爸爸參加生死教育講座。
坦然面對頑疾 「每一日都是賺到的」
疫情下人心惶惶,郭先生家人見他常留家,關心也多了,家埵酗@台按摩機,兩女兒常常提醒爸爸:「出唔到街,記得多用按摩機按鵅v,早上一起吃早餐時又會向他說:「記得吃好齱A吃多齱A豐富齱C」兒子近年負笈美國攻讀建築碩士,過往未必每天聯絡,現在得悉兒子戴口罩出門,遭當地人不友善對待,他尤其擔心,每早看完新聞後便找兒子聊天。
面對倒數人生,他坦然面對:「子女已經出身的,自己責任已經盡了,往後的日子,每一日都是賺到的。」
(抗疫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