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工具被指不準 中國:使用不當
分析:「抗疫外交」挽形象 北京須防劣貨外銷
中國近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加緊出口防護用品與檢測工具,協助其他國家抗疫。不過,近日卻出現質素爭議,西班牙、菲律賓等國近日質疑中國出口的檢測工具不夠準繩,荷蘭更回收60萬個有問題的中國口罩。中方則回應強調檢測工具合乎標準,反指準確度低是使用不當所致。有傳媒分析稱,中國政府盼藉「抗疫外交」改善因疫情損害的形象,但要為可能大量湧現的劣質產品把關是中國重大挑戰。
疫情日趨嚴峻下,不少國家希望提高檢測率,中國大量出口試劑填補檢測工具缺口,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周便緊急批准23間公司出售病毒試劑,惟近日多國接連投訴中國出口的檢測工具有欠準確。捷克早前向中國訂購15萬套病毒快速測試劑,可在最快20分鐘內有結果,惟新聞網站iRozhlas上周一(23日)引述衛生專家表示,試劑錯誤率達80%。
準確率三成 西班牙表明退貨
西班牙政府早前斥資近4.7億美元(約37億港元),向中國購入大量醫療物資,包括最少64萬套檢測工具,配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大規模檢疫政策。惟首批運抵5.8萬支試劑部分檢測準確率僅30%,遠低於預期的80%,當局稱,試劑是透過第三方向中國生產商購入,表明將退貨。衛生部長伊拉(Salvador Illa)於國會答辯時,則強調試劑獲歐洲經濟區的安全認證(CE),但西班牙反對派人民黨領袖卡薩多(Pablo Casado)斥有關採購失誤不負責任,相關人士「必須承擔後果」,斥責「每次延誤、說謊或錯誤都導致人命損失」。
菲律賓衛生部上周六(28日)則透露已棄置部分來自中國病毒測試劑,指其只有40%準確度。馬來西亞衛生部官員上周五(27日)亦向當地傳媒稱,中國的的檢測工具「準確度不太好」,考慮從新加坡及韓國進口代替。
中國官方分別駁斥有關指控。中國駐捷克大使館引述捷克副衛生部長普里穆拉(Roman Prymula)發言,稱80%錯誤率是由於捷方人員使用方式不當,形容相關報道是「媒體炒作」。普里穆拉向當地傳媒稱,試劑為抗體測試,錯誤率實為20%至30%,且只供參考,並非用於精確診斷。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昨回應稱,經菲國衛生部確認,中國援菲的約10萬份試劑「質量非常好」,完全符合世衛相關國際標準,不存在任何準確度問題,已正式投入使用,中方堅決反對在未經科學測試下基於道聽塗說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和報道,干擾中菲合作抗疫。
《紐約時報》指出,中國疫情放緩之際,中國政府大力催谷口罩等醫療物資生產,並期望藉由出售或捐贈有關物資予如今成疫情重災區的歐美,圖改善因被指瞞報疫情而受損的國際形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四(26日)在G20峰會上,便表示中國非常樂意與各國合作研發新型冠狀病毒藥物與疫苗,攜手戰勝疫情。不過在大量廠商趁機加入生產圖利時,如何確保產品質素卻成挑戰。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早前公布,在疫情中已檢控數千計造假抗疫物資與抬價者。
另外,荷蘭衛生部上周六(28日)發表聲明稱本月21日收到一批130萬個中國製口罩,但品質不達標,無法完整遮蓋臉部或過濾有問題,已叫停分配醫護使用。(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