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看通識:從愛登士看家庭日常
【明報專訊】動畫電影《愛登士家庭》(The Addams Family)改編自同名連載漫畫。這部經典系列的漫畫,曾改編成真人電影、短片、電視劇等。故事環繞一個古怪、造型恐怖卻又非常富有的家族。新版改編故事加入不少現代元素,如媒體直播、地產霸權、手提電話、社交應用程式的影響等。若細心留意,會發現上述元素與通識教育科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
文:中學助理校長及公民教育統籌 洪昭隆
《愛登士家庭》的故事在兩個家庭中展開,愛登士家庭的父親哥梅茲和母親梅蒂絲,育有兒子帕斯利及女兒溫絲黛,他們的鄰居是瑪歌與女兒柏嘉。從兩個家庭的故事中,可看到常見家庭衝突的成因。
?家庭衝突
首先在愛登士家庭中,母親和女兒有價值觀落差。溫絲黛長期被教導應獨立成長,故事初期她已展現與別不同的個性。一次偶然下她看到外面的世界後,便希望出外探究,並渴求上學。梅蒂絲則對女兒應否上學讀書持有不同想法,亦未能與女兒有商有量地處理,令兩人矛盾愈演愈烈,故事的中後段溫絲黛更離家出走。
另一個家庭衝突常見因素是家長對子女期望的落差,通常因子女未能符合父母期望引發衝突。哥梅茲覺得兒子帕斯利應在家族傳統的成長禮「耍劍升呢舞」中繼承傳統,向獲邀到大宅的親戚表演舞技,他為令兒子聽話及努力練習,更邀請叔叔指導,但帕斯利擅長的卻是製作炸藥,多次練習舞技仍未令人滿意,甚至在一眾親友面前出洋相,亦令家族成員大失所望。
在另一個家庭中,女強人瑪歌和女兒柏嘉的關係,也可用與個人成長相關的理論探討。以家庭管教的理論分析,瑪歌屬於「專制型」家長,從外表、生活方式以至人際關係,都嚴格要求柏嘉服從及附和。柏嘉要求自主和改變形象,卻面對母親以懲罰和命令的方式管教,甚至被鎖進密室。兩者的關係是母親不容許女兒追求獨立、自主,事情沒有討論餘地。從故事可見家長控制慾愈強,子女形成負面性格的可能亦愈大。
幸而,最後溫絲黛因憂心家庭面對災難,甘願回家協助抗敵;帕斯利亦在守衛家園時發揮所長,令父親明白到不應將個人期望強加在子女身上;瑪歌的改變緩解了與女兒的緊張關係。最終兩個家庭的故事,均以大團圓結局。
?監控私隱
動畫中另一個對人際及社會關係的側寫,是社交媒體的應用及人們遭受監控的可能。瑪歌與建築商欲建立「理想的」生活社區,應用了社交程式讓居民發布消息及通訊,但程式被惡意使用,在各人家中設置監控鏡頭,導致居民成為受監控對象,不同層面的生活習慣被刻意監察,泄露大量私隱。
從電影跳回現實世界,在建設智能城市和發展大數據的趨勢下,一般人都擔心被政府、大型機構甚至不法分子監控,令個人資料外泄。同學應注意應用程式是否只蒐集合適的個人資料,若程式具大量垃圾資訊、附加廣告或設置有可疑,應立刻停用,避免私隱被侵犯。
[通通識 第6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