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兩月接逾400宗求助 青協:一成高危恐自殘

[2019.09.16] 發表
青協青年工作幹事兼駐校社工侯孝文(左)、青協業務總監徐小曼(中)於8月28日公布開學情緒支援服務。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右)稱,學校需為學生營造安全、信任和關愛的環境,並多聆聽學生感受。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反修例事件引發連串示威衝突,令社會局勢緊張之餘,同時影響市民情緒。有情緒支援機構表示自6月起,處理了400多宗學生求助個案,當中一成屬有可能傷害自己或別人的高危情緒困擾。有社工及教師一直在暑假關心想法較負面、易受外在因素牽動情緒的「高危」學生,更指開學後更不可掉以輕心,要留意學生及其後兩三個月的精神狀G。

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的「關心一線」及「uTouch網上青年外展服務」在6月12日至8月24日期間,已處理459宗就近期社會事件引起的求助個案。求助人主要為中學生和大專生,最年輕的為11歲。另外,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U」往常每日接約50宗求助,反修例風波期間求助數字一度升至約300宗。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指出,組織自6月中開始派員到金鐘提供外展服務,接觸24宗個案,當中3人有較強自殺念頭,他們大多因為看不到出路、無助,或與家人起衝突。

校長籲少責備多聆聽

青協業務總監徐小曼稱,部分青年因與身邊人立場不一,感到無助及失望。有青少年在家中不能討論反修例事件,即使立場相同的朋友,意見也未必一致,如談及「溫和、和平示威就有用?」都會引起爭執。另外,她亦表示有成績不俗的中六生,近日多參與衝擊行動,幾乎沒有溫習。該學生認為既然有那麼多年輕人上街,為香港爭取更好的未來,他也不想只顧及自己留在家中溫習,亦不再以升讀大學為最重要的目標。

資深通識教育科教師許承恩認為,反修例風波影響不少青少年情緒,如果學生主動提出討論,教師有責任提供寬容、理性討論的環境,並紓緩、疏導學生情緒。他亦認為教師不宜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解讀或教授反修例風波,應保持專業態度,以處理一般議題的慣有方式教導學生。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表示,學校不應以責備和批評角度出發,反而應顧及學生感受,讓他們感到被聆聽,「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實施「一校兩社工」

「一校兩社工」9月正式實施。社會福利署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向463間中學提供駐校社工服務,本學年增設約370名前線社工及約46名社工督導,以提升青少年抗壓能力和精神健康狀G。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總監盧松標稱,社工新學年首要處理學生於反修例運動中的情緒,並因應校內可能出現的罷課提供支援。

在中學任職10多年的前線資深社工梁先生表示,學生壓力日漸增加,加上現今父母工時長,學生缺乏家庭支援,導致近年學生自殺、受精神或情緒等問題困擾個案有所上升,形容「多了學生想死」,一校兩社工有助分擔工作。

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表示,受情緒困擾學生要輪候約一年才可見醫管局精神科醫生,社工在等候階段的角色至關重要,他歡迎增加社工,但亦擔心社工人力供應是否能追上。

◆反修例事件x青少年情緒(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證明反修例風波如何影響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解釋風波引起的變化及為何影響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關鍵字:精神健康、影響(圖)

◆延伸回應題

(2) 試就改善香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提出3個可行措施。

.建議必須具可行性、針對性,有效改善問題

.措施應該以政府角度出發

•增加醫療機構和社工人手

香港公立機構的精神科醫療人手長期不足,學校社工亦見不足,影響青少年的情緒支援服務,增加醫療機構和社工、醫療資源有效改善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根據資料,受情緒困擾學生要輪候約一年才可見醫管局精神科醫生,社工在等候階段角色至關重要,因此加強支援醫療服務,增設醫療機構及社工,可為更多青少年提供服務,有效改善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加強教育宣傳

政府作為領導者的角色,應加強教育宣傳,推廣精神健康,提升青少年對情緒病的認知和了解,有效改善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各政府部門例如教育局、壎芵p等可加強合作,推動校內宣傳和教育,例如派發精神健康資訊小冊子、定期在學校舉辦衛生講座。政府亦可加強教師培訓,讓教師及早識別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以提供輔導和支援。

•為非牟利機構提供資助

政府可以資助非牟利機構,為青少年提供各類服務,例如設立網上聊天室、論壇等,透過網絡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輔導及轉介服務;舉辦不同的訓練和計劃,提升青少年的情緒管理、溝通技巧、壓力處理等,從而加強他們的逆境智商,協助他們面對生活上的各種挑戰。

顧問教師:鄧婉君老師

[通通識 第593期]

更多教育
時事點對點:美為國安  入境查手機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來自黎巴嫩南部提爾(Tyre)的17歲男生阿扎維(Ismail Ajjawi)是美國哈佛大學一名巴勒斯坦裔新生,... 詳情
Data解密:脫貧靠讀書?
【明報專訊】.相關議題:教育程度與社會流動 讀書是否有用?這個問題可從不同角度解答,例如讀書能否保證改善經濟?若從生涯規劃切入,有人可... 詳情
Road to 5**:Urbanization
【明報專訊】As pointed out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urbanization is... 詳情
新聞測驗
【明報專訊】1.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一名19歲青年因患上飲食失調,長年只進食薯片等______食物,最終因缺乏必要維他命導致失聰失... 詳情
【明報專訊】1.B  2.C  3.A  4.D  5.B  6.C  7.D  8.A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