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point大全:香港可受惠?大灣區規劃
【明報專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以及廣東省深圳、珠海、廣州、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9個城市,各地發展定位不同。根據政府網頁,建設大灣區是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旨在進一步加強粵港澳合作、促成融合、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內地政府陸續推出便利港人北上的政策和措施,但大灣區規劃能否惠及香港,社會有不同意見。
■題目: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能否提升港人的生活素質?論證你的看法。
◆題目對象
? 答題須緊扣規劃對「港人」生活素質的影響
◆關鍵字解讀
•衡量角度:
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
•衡量層面:
物質、精神、本地、國際、時間
•其他角度:
不同持份者角度(如專業人士、學生、青年、長者等)
■爆point參考
◆能夠 (ˇ)
經濟角度
(1) 增加就業機會
? 大灣區有便利措施,加上交通網絡日益完善,港人到廣東省9市工作更方便,或有更大就業市場,職業選擇更多元
? 大灣區「9市2區」各有經濟強項,如深圳定位是做「創新創意之都」,港人可根據個人所長在區內尋找合適工作
(2) 推動香港優勢產業發展
? 香港是《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締約方,裁決獲逾150個國家承認,並由當地法院強制執行,是受歡迎國際仲裁地
? 香港在大灣區規劃的定位之一是「亞太區主要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前主席王桂壎認為項目「機遇很大」,但業界須提高對內地以至其他國家的大陸法系統的認識
精神層面
(3) 有助創業
? 香港寸金尺土,內地的住屋和商舖租金價格水平相對較低,創業成本相應較低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2019年3月同意落實8項便利措施,其一是港澳青年於廣東省可與當地青年同享一次過創業資金、創業培訓補貼和租金補貼等
? 2019年5月廣州市政府公布多項鼓勵港澳青年到當地發展的措施,包括設立10億元人民幣港澳青年創業基金、籌建1000套港澳人才公寓等。香港青年聯會主席蔡德昇認為,未來青年到內地實習及創業的需求大,新措施能鼓勵青年到內地發展
(4) 更多消閒和生活空間
? 大灣區內交通更方便快捷,包括已開通的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預計2019年內開通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等,港人可前往區內各城市旅遊或消費
居住環境層面
(5) 生活成本較低
? 大灣區內交通網絡日趨完善,如高鐵協助打造「一小時生活圈」,在港難以置業、面對高樓價或沉重通脹壓力的市民可移居內地城市,改善生活水平和居住環境
? 2019年3月《明報》報道,在有「深圳後花園」之稱的惠州,約226萬港元可購入建築面積約1345方呎、距離高鐵站僅10分鐘車程的單位
? 2018年9月起,在內地居住的合資格港人可申領居住證,享就業、教育、醫療、旅遊、銀行服務等權利和公共服務
◆不能夠 (╳)
經濟角度
(1) 就業機會難提升
? 大灣區發展規劃將進一步推動深圳、廣州的經濟發展,兩者位列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四大中心城市(其餘兩個為香港、澳門),或吸引全國人才,欲到當地發展的港人將面對更激烈的就業競爭
? 本地高科技產業或被較低經營成本、集聚經濟效益(如科技巨擘騰訊、華為總部均在深圳)吸引而遷到其他大灣區城市,間接打擊本地就業機會
社會、經濟角度
(2) 創業及置業風險較大
? 港人對內地市場、文化和法律制度等未必有足夠認識,於大灣區就業或投資的風險不小,例如傳媒曾報道有港人北上置業被騙,蒙受經濟損失
? 青協「青年創研庫」2019年2月發表報告,指出522名受訪香港青年中,86%認為到廣東省創業或就業最難是適應法律制度,其次是處理稅務(79.9%)和適應商貿制度(74.9%)
(3) 產業或日趨單一
? 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各市定位,各自專門發展,意味各地政府將投放更多資源於指定範疇。香港的定位主要仍是發展金融和貿易,本地產業將日趨單一,年輕人出路更狹窄,長遠不利社會經濟多元發展
精神層面
(4) 對港歸屬感或下降
? 香港被納入大灣區規劃,未來中港經濟、人才和文化的交流必然增加,兩地制度、文化的差異將更突出,更可能轉化為衝突。若政府無法維護港人利益,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可能下降
政治角度
(5) 或衝擊一國兩制
? 有意見擔心在區域經濟融合下,中港政經制度的分野會日趨模糊,「國際都會」香港特色盡失,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擔心「一國兩制」最終演變成「一國一制」
[通通識 第5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