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成本6240億 賣地料賺萬億 被質疑未計利息通脹 黃偉綸:過往僅10%項目超支
【明報專訊】政府昨日公布「明日大嶼」的填海及基建成本初步估算,粗略估算成本達6240億元,當中交椅洲1000公頃人工島成本佔2560億元;總成本高於政府2019/20年度的6078億元總開支。發展局長黃偉綸引述測量師學會的賣地收益估算,最高逾1.1萬億元,強調「掏空庫房」之說不成立。然而,多個團體和議員質疑,成本估算是基於2018年9月價格,未計及利息和建築成本通脹,恐最終工程造價近1萬億元(見另稿)。
發展局下周二(26日)到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交代明日大嶼進展。據當局昨向立法會提交的最新文件,交椅洲1000公頃人工島、龍鼓灘和欣澳填海、屯門沿海發展地區、優先推展的運輸基建合共粗略估算造價約6240億元(見圖),成本攤長10至15年,即平均每年數百億元。
測量師學會推算賣地收入9740億至11,430億
交椅洲人工島可提供約15萬至26萬伙住宅,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料2025年開始填海,2032年有首批居民入伙。當局罕有公開引用專業學會的估算,引述測量師學會估算的人工島賣地收入,若以興建7.8萬伙私樓為例,土地收益可達9740億至11,430億元,即使最保守估算只建4.5萬伙私樓,仍有逾7000億元賣地收益。黃偉綸強調,這未包括其他項目的賣地收益及公營房屋,加上造價攤分10至15年,「掏空庫房」之說不成立。
現時政府財政儲備11,616億元。按政府估算及以香港745萬人推算,即相等人均付出8.4萬元造地。
黃:攤長10至15年 不會掏空庫房
政府將率先就中部水域人工島申撥約5.5億元研究,範圍包括交椅洲人工島和相關的兩階段運輸基建,亦會在喜靈洲和長洲南或出現的人工島範圍蒐集數據,冀最快第二季向財委會申請撥款,今年下半年展開研究,為期42個月。但政府的造地成本估算未包括喜靈洲附近700公頃和長洲南的人工島,亦未包括較後推展的交通網絡。黃偉綸解釋,餘下700公頃的人工島是「虛」,未有時間表,但仍屬於明日大嶼一部分,「將數攤出來的誤導性很高」。特首林鄭月娥去年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填海1700公頃。
被問會否超支,黃偉綸強調目前是「非常初步的粗略估算」,過往僅10%項目出現超支,「控本辦(項目成本管理辦事處)升格,加上有(新成立)精英學院,對控制成本有信心,預算高低與超支無關」。
對於外界關注填海的海砂供應短缺,黃偉綸稱造島將有一半填料來自建築廢料,其他主要來自機砂(即打碎石頭),又稱交椅洲人工島離海平面約6至7米,與目前機場島相近,應可應對氣候變化。
朱凱Y料上萬億 專家:政府已提最合理估計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前議員姚松炎指政府估算造價時,未計算利息及建材升值,他保守估計整體造價近9500億。立法會議員朱凱Y稱,政府估算是按2018年9月價格計算,而非付款當日價格(MOD),即計及通脹等因素,估計最終開支或逾1萬億元。
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認為,現未有工程具體時間表,是無法以MOD估算,認為政府已提出「最合理估計」。測量師學會工料測量組主席江就明稱計算MOD時,計及建築成本通脹的因素,惟需基於一些假設,「例如何時展開(工程)、其後每年攤分多少(開支),需視乎實際規劃」。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