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師廣益﹕「港勞工權益包尾」辨真偽
【明報專訊】「又返工……又返工……」每天早上,當電視機傳出某個新聞節目的背景音樂,這幾句網民就2018年9月超強颱風「山竹」吹襲本港後、市民艱難上班而二次創作的歌詞,便在我腦海中浮現。根據一項2016年公布的調查結果,香港勞動人口(俗稱「打工仔」)平均每周工時超過50小時,屬「全球之冠」,較全球平均的36.23小時高近四成,而有薪年假只有17.2日,大幅少於全球平均的23日。即使包裝成「香港人的拼搏精神」,香港打工仔背後仍然有血有淚,難怪在颱風襲港及港鐵4線集體故障後,網絡流傳多幅「返工電影海報」,諷刺打工仔的辛酸,真是笑中有淚。
質疑:港勞工權益不太可能「包尾」
筆者認為香港勞工的情G不理想,但同時不忘提醒自己別做標題黨。早前世界經濟論壇發表《2018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跌至第七,傳媒焦點多集中在美國重登榜首,但在社交平台流傳一則本地媒體報道,指出香港在勞工權益方面只得0分,於全球「包尾」。這則資訊引起熱議,有留言者大吐苦水,指出打工仔日常的苦G。我不禁懷疑,是真的嗎?記住,通識科的價值就是令人學會去質疑各種資訊。我認為香港勞工再苦,也不太可能在全球包尾。我們學習「生活素質」和「綜合國力」等概念時,便明白任何調查都有其局限,研究結果只是事實的一部分。為此,我嘗試追查報告全文。
查看報告,香港勞工市場(labour market)在140個國家和地區之中名列11,如果香港勞工權益指數真是包尾,怎可能不被拖低總排名?參考報告內文,原來勞工權益指數是根據國際工會聯合會(ITUC)的調查評分,該調查把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分為6級,第1級是最具勞工保障,第6級(稱為5+)則屬最沒有保障,當中香港是第5級,排名116。因此,香港只是被歸納為低評級組別,而不是在140個國家和地區之中於勞工權益方面「包尾」。
不過,香港在ITUC的評分低是事實,我們要追問,為什麼?原來該調查主要參考5項指標去評級,包括公民權利、集體談判權、罷工權、自由組織工會的權利和參與勞工政策的權利。ITUC是工會組織,在香港的代理組織是職工盟,立場傾向泛民,多年來一直支持保障勞工權益。參考該會對香港給予低評級的理據,列出了很多香港的重要新聞,例如雙學三子被判囚、巴士車長罷工後被解僱、浸大教職員工會主席不獲續約、爭取集體談判權失敗。
實G:工會影響力不足 非勞工福利包尾
由此可見,在《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在勞工權益(workers' rights)方面得0分,只是兩份報告之間數據換算的結果。至於香港勞工保障被評為最低級別的原因,是勞工組織透過工會行動爭取權益的成效不足,這是基於法律並未賦予工會充分的權力,例如香港沒有集體談判權,限制了工會和罷工的影響力。而香港有關勞工福利的諮詢委員會,例如標準工時諮詢委員會,職工盟未獲邀參與,情G也反映在ITUC的評級。
簡單而言,筆者認為該報告所述的勞工權益評分,並非指香港在假期、薪金、安全、保險、工時等勞工相關議題只有0分──完全沒有保障,而是反映了工會沒有實際的政治影響力,無法參與僱主、公司以至政府的勞工決策過程。
當然,工會影響力低與勞工福利不足有直接關係,所以香港在標準工時、退休保障等勞工權益保障不足,不過,也不至於在全球排名屬「0分包尾」,例如2018年《施政報告》延長產假、取消強積金對}等政策,也有惠及打工仔。《基本法》也保障了香港市民組織工會、政治參與和罷工的權利,即使影響力不足,也不是完全沒有。
◆別太相信懶人包
筆者希望同學別做標題黨。香港可能不夠好,我們可以關心和痛心,但不要簡單地相信「香港是最差的地方」。對於政府的不足,可直斥其非,進言建議;但對於誇張失實、斷章取義、純粹煽動情緒而無助理性討論的網上資訊,甚或是內容農場的劣作,我們要保持警惕。
通識科的宗旨是培養年輕人成為明辨是非、有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人,同學要成為良好公民,討論要有理有據,而非拾人牙慧卻不求甚解。第一步就由懷疑和求真開始,別做標題黨,別太相信「即食」的懶人包。
文:沙田循道徽z中學通識科教師 蕭皓聲
[通通識 第5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