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鬧市中蔗水舖 百年前禁書坊
【明報專訊】今天是黃花崗起義107周年,有環團整理兩條史蹟徑,收錄近20個不在現時「孫中山史蹟徑」中的反清歷史地點,包括由興中會成員創辦、當年售賣新文化運動禁書並孕育出多名本土作家的「萃文書坊」。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表示,中西區有不少市區重建項目,擔心歷史建築最終難逃拆卸重建命運,期望有心人可出手保育。
孫中山早年在香港的部分活動地點已被整理進「孫中山史蹟徑」中,除此之外,香港當年還有不少反清據點,但由於這些並非由孫中山主持而鮮為人知,包括現時為「公利真料竹蔗水」的荷李活道60號建築物,1920年代曾是專門售賣新文化運動禁書的「萃文書坊」。
興中會成員創辦 港作家搖籃
該幢建築物為建議二級歷史建築,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表示,目前找到萃文書坊最早的文字紀錄,是一份1920年《政府公報》的廣告,當中提到萃文書坊是《實用開礦全書》的分銷商之一。李少文說,萃文書坊是由興中會及中華革命黨成員霍汝丁於民初後數年創辦,估計創辦年份約為1919年,位於建築物的首層,樓上則是華仁書院創校之初所在的地點。
售中共宣傳刊物 熟客詢問暗格取出
李少文表示,萃文書坊當年是售賣與新文化運動有關「禁書」的地方,包括魯迅的作品,以及中共宣傳刊物《向導》等,亦孕育出多名本土作家,包括原名李霖的作家侶倫,以及原名岑卓雲的小說家平可等,均曾在作品中描述過萃文書坊。
李少文說:「根據記載,萃文書坊當時售賣其他書籍作為掩飾,有熟悉的顧客詢問特定書刊,老闆才會從暗格將有關書籍拿出來,這在當時是『公開的秘密』,但政府沒有採取什麼行動。」不過戰後萃文書坊結業,原因未明。
長春社去年底開始收集資料,整理了中西區及灣仔兩條史蹟徑,當中大部分地點並未在現時「孫中山史蹟徑」,當中中西區史蹟徑包括10個地點,遊覽整條路徑約需1至2小時。惟路徑大部分歷史地點的建築物已不存在,荷李活道60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建築物。李少文說,附近一帶有不少重建項目,顯示該地段有價值,擔心該處難逃被拆卸重建的命運,希望民間有心人可購入該幢建築物保育。
明報記者 畢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