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校園記者:訪環境局長 由郊園談到大撠 黃錦星寄語校記﹕勿忽略大圖像
【明報專訊】空氣污染、郊野公園用地、廚餘處理等環保議題向來備受社會關注,環境局近年不斷推出新政策應對各項挑戰,當中有的見成效,也有的有可改善之處。環境局長黃錦星4月接受《明報》校園記者訪問時強調,面對近年爭拗不斷的環保議題,政策應「對症下藥」,又勸勉校記理解事物時勿只看細微處而忽略大圖像。且看校記對環保議題有何疑問,黃錦星又如何應對?
「郊野公園面積增加了,一點也沒減少」
■校記提問一:近年社會就發展郊野公園用地出現不少爭拗,政府如何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黃錦星反問校記:「大家覺得近年郊野公園的面積有何變化?」不少校記認為減少了,他隨即說:「做記者求真很重要,過去數年郊野公園面積增加了50公頃,一點也沒有減少。」他解釋,因為政府將毗鄰郊野公園的偏遠鄉郊,例如西貢大浪西灣,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他又說,政府將增設約500公頃的紅花嶺郊野公園,並計劃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處理荔枝窩及沙螺洞的保育工作,可見政府對保育的重視。
對於會否回購私人土地作保育,黃錦星稱:「現有政策是保留土地(供私人發展)同時保育,盡量透過合作及訂立管理計劃去實行。」
■校記提問二:空氣污染問題備受關注,電動車政策對改善污染的成效如何?
黃錦星說,現時私家車排放只佔整體車輛空氣污染物5%,即使做到私家車零排放,改善幅度也僅此而已。黃錦星表示,要處理空氣污染,必須找出污染源頭對症下藥。香港空氣污染物三大源頭分別是車輛、船舶及發電廠。由於政府過去已有不少針對車輛及發電廠排放的政策,對船舶排放則較忽視,故他認為船舶是目前需先處理的污染源。近年政府推出管制船舶排放的政策,例如要求遠洋船在停泊期間轉用低硫燃料、將與珠三角合作設立亞洲首個船舶排放控制區等。「分析政策時,我們講空氣污染、電動車等,是否最對焦的政策?大家需要思考。」
■校記提問三:「大撠迭v獲譽為政府近年最成功的吉祥物,推動惜食成效又如何?
黃錦星說,香港家居廚餘量已連續3年下降,可見「惜食香港運動」有一定成效。他認為廚餘問題最簡單可從源頭減廢做起,但港人未建立惜食習慣,與進步的社會文化及經濟環境有落差,故政府推出惜食運動,又參考昔日成功推動「清潔香港運動」的吉祥物「清潔龍」,設計「大撠迭v以「眼闊肚窄」的浪費形象宣揚惜食概念。不過,工商業界如酒樓食肆、食物工場等的廚餘量近年錄得升幅,可見推動惜食仍面對一定阻力。
文:校記 劉沛潼、劉晞朗、王裕豐、張欣怡、林丹婷、劉嘉華、傳媒teen使 林嘉琪
圖:蘇智鑫、李嘉鈴
文字整理:李嘉鈴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