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正逢開工時節,但隨着中國發展機會增加,珠三角再現「用工荒」。東莞儘管全市企業平均開工率95.71%,但880家企業仍有近11萬個職缺,企業稱即便漲了工資,工人仍難找,只能先用較高的日薪請臨時工「頂崗」。
薪資差距逐漸縮小
觀察廣州的中國南方人才市場,招聘企業比求職者還多。從2月25日起,這個人才市場就有3260家企業來「搶人」,春節後已舉辦近百場招聘會,今年機械、機電設備、重工行業用工需求增加;製造業重鎮佛山市的人社局在春節後舉行的首場招聘會,150家高新技術(培育)企業的3000個職缺,僅有2000人進場。
東莞市茶山百樂玩具廠負責人陸利明表示,該公司春節後工資比往年漲5到10%,但缺口仍填不上,只好去零工市場請臨時工人,《中國經營報》指,今年企業用工需求大增,一線工人缺口特別大,連在寧波的製造業,都跑到貴州、雲南等地招工,但效果仍有限。
技術市場競爭力有限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瀚指出,20年前一個東莞普通工人的薪資輕易就能高過一個處級公務員,但現在在沿海企業打工,實際薪資所得與在內陸城市相差不多,一個月也能掙個三、四千元,相比之下,更多人願意留在家鄉。
人力網站「智聯招聘」數據顯示,由於企業西遷帶來工作機會,成都正成為最受求職者歡迎的城市,從2012至2017年,光是四川省的常住人口就增加了260萬。整體而言,農民工跨省務工數量在減少,「在家門口就業」日增。
江瀚認為,用工荒其實只是一個浮在表面的現象,關鍵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勞工培養機制的缺失,雖然這些年來,產業轉型升級有了一定成效,但在東南沿海地區的低端產業仍大量存在,技術附加價值和市場競爭力有限,工資難有持續上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