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情報﹕科大推跨科跨校自組課程
【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大學2016/17學年開設本地首個跨學科「自選主修課程」(IIM),讓學生按個人興趣跨學科、跨學院、跨大學及跨地區自組課程,如2016/17學年有4名學生自選主修課程,分別主修仿生學、計算認知科學、環境及地球科學,及生物能源管理學,新學年將會有1名學生主修人機互動(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理、工、商及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生均可於修畢首年本科課程後,申請修讀跨學科課程;甚至可到港大、中大或城大上課,雙方學生到各自院校選修兩至三個科目。如需要修讀的科目只有海外大學提供,經校內審批小組同意,學生可以交換生身分到該校上課,學分亦可互換。院校亦會安排不同學系的導師定期面見學生,協助規劃課程內容。(圖1)
資料來源:科大跨學科課程事務處網頁、綜合《明報》報道
■航空學院開班 實習有全薪
不少學生愛旅行,亦對航空業工作感興趣。機場管理局於2016年成立香港國際航空學院,為本地第一所民航學院,開辦包括在職培訓、青年暑期課程及專業證書課程,至今培訓逾1200人。2017年4月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合辦、為16歲或以上具DSE學歷並有志投身航空業的人士而設的「機場服務及營運證書」課程,並提供12個月機場實習。實習期間學生可獲全職工資,共有15間機場公司提供實習機會,包括地勤、飛機維修、膳食服務同航空貨運等。(圖2)
■學者專家教百高中生科研
港科院、香港工程科學院和香港科學會將合辦為期兩年的「名師高徒」計劃,邀請30名著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包括港大前校長徐立之、科大校長陳繁昌、中大校長沈祖堯、理大校長唐偉章、天文台長岑智明、科大前副校長李行偉等,為100名對科學有興趣的高中學生擔任義務導師。每名導師會帶領3至4名學生,讓參與學生有機會「落手落腳」做實驗。每年學生最少有一次機會與導師見面,就其生涯規劃作交流,並要向導師交報告。計劃預計於10月底至11月初甄選學生,每間學校最多可推薦一名學生參與。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有需要隨時搵我」 學生最想聽的安慰話
發現身邊同學情緒受困擾,講什麼最適合?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公布「新學年學生情緒狀G」調查結果,發現約3500名受訪中學生及大專生,近四成指新學年壓力指數為7至10分(1為最低,10為最高),較2016年28.7%高逾10個百分點;另約半數受訪者的「抑鬱量表」達16分或以上,即出現抑鬱情緒表徵。調查問及學生若不開心時最想別人給予什麼回應,最多人選擇「如果你有需要,隨時搵我」,其次是「你唔開心,我陪你魽v 及「雖然我未必完全明白你,但我會願意聽」;最不想聽到的回應則為「我都唔明你有咩唔開心,好小事隉v、「有人仲慘過你啦」等。如發現自己或朋友出現焦慮症狀,如對一向感興趣的活動提不起勁,或常在上學或考試前表示頭痛、肚痛或其他身體不適等,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推出「青少年全健精神科資助計劃」,資助10至24歲經社工初步評估有臨H情緒病徵狀的青少年,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診斷及治療,首年提供100個名額。
資料來源: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網頁、綜合《明報》報道
整理:袁志敏
圖:資料圖片
[明路—生涯規劃 第6期]